导读:因为春节需要准备,所以从农历腊月二十三到除夕,我国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腊月二十六是其中一个阶段,那么你知道腊月二十六的风俗是什么?腊月二十六的习俗有哪些吗?不知道的话,就来瞧瞧小编的介绍吧。
腊月二十六的风俗是什么
一、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
以前的农村,人们除了种地之外,几乎每家都会养一些“鸡鸭猪狗”等六畜,平时吃着自己家的鸡蛋,虽然清苦但也健康。等到过年的时候,人们就会把家里的猪杀掉,卖掉一部分后,剩余的部分就可以过个好年。
记得那时候的杀猪是很热闹的事情,小孩们都喜欢围着看,并不是想吃肉,而是等着大人们把猪杀掉后,取出猪膀胱,吹成圆圆的皮球扎起来,然后当作足球来玩耍,相互追逐着,嬉闹着,或许那就是所谓的年味吧。
那时候人们大多都生活困难,能吃上一顿肉就是最大的幸福,在过年的时候,也没有什么好炫耀的,若谁家能吃上一顿纯肉馅的饺子,就能炫耀好久。甚至有人在出门的时候,故意用猪油抹在嘴上,让人们觉得他生活好,天天在家吃肉。
什么是幸福?那就是欲望可以得到满足,所以“年肉”象征
着生活富裕,红红火火。因此在腊月二十六这一天,人们会为过年准备肉食,并且会炖一些红烧肉,寓意着生活红红火火。所以“二十六,炖猪肉”就成了一种习俗。
如今这种习俗已经淡了很多,也不能私自杀猪了,虽然现在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猪肉再也不是可以炫耀的资本了,但是人们的幸福感却降低了,那是因为欲望在无限放大,难以填满,只能在痛苦中不断地追求和索取。
二、二十六,剃年头
每到腊月二十六这一天,也是人们剃头的日子,俗称“剃年头”。因为在二十之前,家里也已经打扫干净了,到了这一天就该把自己收拾一番了。正所谓新的一年,一切从头开始,是迎接新年的一种习俗。
腊月二十六剃头之后,一直到二月二龙抬头那一天,才能再次剃头。民间有“正月不剃头”一说,说是正月剃头死舅舅。其实是因为清朝入主中原之后,为了奴役人们,就说出了“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的口号,强制人们剃头。
俗话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而头发也是身体的一部分,是不能轻易毁伤的。于是就有了一些人宁死不剃头,但胳膊终究拧不过大腿,后来就演变成了正月不剃头,是用来“思旧”的,人们口耳相传之后,就变成了“死舅”。
三、二十六,洗福禄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送灶之后扫房子,家里打扫干净之后,就开始打扫自己了,也就是先剃头,再洗澡。把一年的晦气洗干净,意思就是不能把晦气带到到新的一年,因此腊月二十六的洗浴就被称为“洗福禄”,也就是洗干净后迎接福禄的意思。
有些地方则在除夕那一天洗干净后,换上新衣服,寓意着除旧迎新。由于以前的人生活条件比较落后,特别是冬季天气寒冷,很多人几乎整个冬季都不洗澡,到了过年的时候,就要洗干净,迎接新年,久之就成了一种习俗。
腊月三天洗,来年福禄全
古人认为,水为至清至洁之物,可以洗掉各种污秽,所以每个月的晦日,妇女们就会去河边洗浴,以裙角沾水嬉戏,寓意着让流水带走晦气,俗称“湔衣”。正如唐诗中所描述的:“晦日嫌春浅,江浦看‘湔衣’”,这种习俗也叫“送穷”。
“年年到此日,沥酒拜街中。万户千门看,无人不送穷”,说的就是人们晦日送穷的习俗。水为太阴至柔之物,能化万物,驱除心里的尘埃,让人保持内外一致,身心俱明。又能使人身心俱‘乐’,渐入佳境。因此古人最重视洗浴。
早在秦汉时期,每月三日为“体浴日”,隋唐时还有“沐浴节”,古代的“浴”指的是洗澡;“沐”是洗脸,“澡”是洗手和洗脚。腊月三天洗,指的是二十六,二十七和二十八三天,俗话说:“二十六,洗福禄;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
意思就是腊月二十六这一天的洗浴是迎接福禄的,二十七那一天,可以洗掉疾病,二十八可以洗除一年的污垢。古人认为,在除夕之夜洗澡的人,大多是一些躲债的穷苦人,而今年的腊月二十九就是除夕,所以从明日开始就是洗浴的日子
腊月二十六的习俗有哪些
腊月二十六的习俗是“炖猪肉”,指的是腊月二十六这一天主要是筹备过年时需要用的肉食,因此也称为“备年肉”;而且当天不止要杀猪割“年肉”,还要开始着手置办各种年货。
“年肉”之所以叫年肉,主要是因为在旧时社会,农耕经济并不发达,大部分的穷苦百姓,只能在过年时才能吃到肥硕的肉食,故称为“年肉”,所以才有了“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的说法。
另外,腊月二十六也称为“大集市日”,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前往集市周边赶集,购买各种年货,其中包括了烟、酒、鱼、肉,另外还有走访亲戚用的礼品,迎接新年用的鞭炮等等。
腊月二十六只是春节传统习俗的其中一环,此外还有“二十三祭灶王”、“二十四扫房日”、“二十五磨豆腐”、“二十七杀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等传统习俗,因此整个腊月是非常忙碌,但也恰恰是浓郁年味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