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知道1 知道21 知道41 知道61 知道81 知道101 知道121 知道141 知道161 知道181 知道201 知道221 知道241 知道261 知道281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秋冬季怎么样养生
2024-02-19 04:13:40 责编:小OO
文档

中日友好医院。秋冬养生:十个饮食、运动、作息与情绪小常识:。1. 饮食:秋季养肺,多吃酸性、应季的瓜果蔬菜;冬季补肾,多吃温润滋补、驱寒的食物,并避免寒凉食物。2. 运动:冬季进行适量运动,提高身体抵抗力,不宜过于剧烈,微微出汗即可,户外运动要注意保暖。3. 作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按时吃饭,早睡保证充足睡眠。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秋冬季节怎样养生?

1、加强锻炼

老年人护理需涉及到锻炼,随着天气的变化很多人慢性疾病反而高发,在秋冬季节一冷就不想要活动,总是待在家里面,觉得家里面比较温暖,却不知道多锻炼是调节身体有效的方式。

如果本身血压高,血糖或者血脂不稳定,应该根据身体条件选择合适的运动多进行,在锻炼身体的过程中代谢速度加快,循环保持良好,可以让血液提供给需要的部位。

当然,运动过程中产生更多的热量,可以保持全身温暖状态。那些血压高的人经过锻炼会发现血管得以扩张,血压高情况有所改善。而运动消耗了热量,血液黏稠,血糖高等情况有所改善,是正确的养生方法。

2、严格控制好饮食

在天气变化时中老年人可从饮食这方面来调节,正确护理身体,从而有效控制慢性疾病发展。很多人饮食不恰当,到了秋冬季节天气寒冷,认为多吃点滋补身体的食物才能安全过冬,却不知道经常煲骨头浓汤,喝太多鸡汤等容易获取较多的脂肪,胆固醇,还可能尿酸指标超标而诱发痛风,这些不正确行为需要纠正。

就算冬季到来饮食依然要保持清淡,拒绝油腻。另外,高热量的食物不要获取过多,同时避免吃太饱,人体需要的营养物质提供量充足即可,不可暴饮暴食,这样才能控制多个指标,同时让体重稳定下来。

3、有足够睡眠时间

作息保持规律,有足够睡眠时间,在得到调节后多个器官功能增强,指标也稳定,疾病才能绕道走。很多人天气变冷但没有做好保暖工作,夜间在寒冷状态下会睡不着。

另外,有部分人习惯熬夜,晚睡,无形中会缩短睡眠时间,而睡眠不足的情况下精神状态变差,抵抗力降低都是难以逃脱的结果。如果可以作息保持恰当,严格约束自己早睡早起,在每天有足够休息时间,在帮助下会发现各项指标稳定了,可以避免内分泌紊乱带来影响。这是护理需要做好的一点,可不要睡眠不足拖累身体。

秋冬养生技巧是什么?

秋冬季如何养生?小窍门请查收!1、注意多喝水  干燥的秋冬季每天通过皮肤蒸发的水分在600毫升以上,因此补水必不可少。一个成年人每天喝水的最低限度为1500毫升,而在秋天喝2000毫升才能保证肺和呼吸道的润滑。多喝但是不能过多,养生讲究一个度。2、穿衣注意保暖  有些人比较粗心,天冷了没有及时添加衣服;有的人为了漂亮,本来穿得就少,还不扣外套。一早一晚天冷风大的时候,腹部很容易受寒。尤其是脾胃虚寒的女性,一旦遇到天冷,就会肚子疼、拉肚子,这是胃肠道的一种自然反应,最好最省事的办法就是多穿点,尤其是把腰腹部包得严实点。而膝盖和脚踝也是重要的身体关节,如果保护不好很容易受风,很多老寒腿、风湿之类的都是不注意关节保护导致的。3、饮食注意预防秋燥 多吃一些清润、温润为主的食物,比如:芝麻、核桃、糯米等。还可适当多吃些辛味、酸味、甘润或具有降肺气功效的果蔬,特别是白萝卜、胡萝卜。秋冬养生虽然以多吃“辛酸”果蔬为主,但也不可吃得太饱太撑,以免造成肠胃积滞。4、洗澡时间不要太长  秋冬季洗澡的时间不要太长,这样会使皮肤表层的油脂失去保护,让皮肤更加的干燥瘙痒,严重还会引起皮肤发皱、脱水。建议盆浴时间20分钟最好,淋浴的话3至5分钟即可。很多人很喜欢热水澡,尤其有些鸡皮肤的妹子,有“滚烫的水能洗去鸡皮肤”的心理。但是其实水温过高也会破坏皮肤表面的油脂,让毛细血管扩张,加剧皮肤的干燥。建议洗澡水温在24度至29度最佳。5、多睡一小时  中医认为,秋冬为阴令,秋时阴收,冬时阴藏。故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养收之道也;冬三月,早卧晚起,必待日光,养藏之道也。所以秋冬之季养生,注重阴之收藏及睡眠质量提高,则事半功倍。“秋季早卧早起,冬季早卧晚起”是此时主要的睡眠养生之道。具体睡眠时间,建议每晚亥时(即9点-11点)休息,争取在子时(11点-1点)入睡。因为子时是阳气最弱、阴气最盛之时,此时睡觉,最能养阴,睡眠质量也最佳,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养生效果!

冬季如何养生 秋冬季养生四大常识

1.养阴注意多喝水

干燥的秋冬季每天通过皮肤蒸发的水分在600毫升以上,因此补水必不可少。一个成年人每天喝水的最低限度为1500毫升,而在秋天喝2000毫升才能保证肺和呼吸道的润滑。

2.穿衣注意保暖

有些人比较粗心,天冷了没有及时添加衣服;有的人为了漂亮,本来穿得就少,还不扣外套。一早一晚天冷风大的时候,腹部很容易受寒。尤其是脾胃虚寒的女性,一旦遇到天冷,就会肚子疼、拉肚子,这是胃肠道的一种自然反应,最好最省事的办法就是多穿点,尤其是把腰腹部包得严实点。

3.朝喝盐水晚喝蜜

入秋后会经常觉得口渴,光喝白开水,不能抵御秋燥。人体水分,很快会被蒸发或排泄出体外,所以,应该“朝朝盐水,晚晚蜜汤”。就是白天喝点盐水,晚上则喝点蜜水,这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养生、抗拒衰老的饮食良方,同时还可以防止因秋燥而引起的便秘,一举三得。

秋冬养生的诀窍

   锻炼身体

  秋冬季节坚持适度的体育锻炼,不仅可以调养肺气,提高肺脏器官的功能,而且有利于增强各组织器官的免疫功能和身体对外界寒冷刺激的抵御能力。锻炼方式因人而异,选择个人所能承受的运动,其中有耐寒锻炼,增强机体适应寒冷气候的能力,如冷水浴、冷水洗手面加之摩擦按摩。运动时不要穿得太厚,应稍有“冻”感,切勿搞的大汗淋漓,当周身发热,尚未出汗即可停止。尤其老人的锻炼要量力而行。要注意防受凉,运动时不要穿的过少,身体发热时不宜一下脱得太多,切忌穿汗湿衣服在冷风中逗留,以免着凉。在运动锻炼前做好充分准备活动,以防运动损伤。运动者在锻炼后应多吃些滋阴、润肺、补液生津的食物,如南方李锦记即将上市的润和津露,以养阴益气、维护和巩固肺功能,达到清肺热、利咽喉的目的。

   调养起居

  1、注意防寒保暖:秋季早晚气温变化较大,不要贪凉,夜温低要盖好被褥,以免受凉,日间衣着不宜过厚,以不着凉为度。适当少穿点,适当冻一下,利于提高身体的御寒能力。冬季注意衣着保暖,室内温暖,预防寒冷侵袭,尤其注重足的保暖;但忌暴暖、过度烘烤。外出时注意手、足、头面部防寒保温,预防冻疮。

  2、环境舒适:室内温度湿度要适宜;室温保持在22-28摄氏度之间,湿度在50%-60%左右。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新鲜,室内燃煤取暖要注意防止煤气中毒。

  3、睡眠充足:秋季应早睡早起,冬季早睡迟起。一般8-9小时睡眠,老人可以适当增加,如晚上睡眠不足,可坚持午睡一小时;但睡眠不宜过多。睡眠时注意防寒保暖,免受寒冷风的侵袭,引发感冒、呼吸系统等疾病。忌蒙头入睡,应开小气窗通风。

  4、皮肤保养:保持皮肤滋润,科学洗浴;秋初湿热并重,注意皮肤清洁防止感染,秋冬季气候干燥气温低,忌洗浴过勤、水过烫、揉搓过重,忌浴液碱性太强,否则皮肤更为干燥,易发痒、皲裂。浴后可涂擦甘油、止痒霜、润肤露等,以保持皮肤湿润,防止皮肤干燥、脱屑。怡生坊商城有很多补水保湿的产品,可以试试。

  调养从清晨开始。秋季气候干燥,但清晨却多是天高气爽,空气清新,是一日当中最为舒适的时候。早睡早起是好习惯,利于收敛神气,使肺不受秋燥的损害,保持充沛的活力。此外,据有关专家对脑血栓等缺血性疾病发病时间进行的调查研究发现,此类疾病在秋季发病率较高,而发病时间多在长时间睡眠的后期。秋冬季节适当早起,可缩短或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这对于预防脑血栓发病也是有一定意义的。

   调节饮食

  秋冬季节天气特点是干燥、寒冷,饮食宜遵循“秋冬养阴”的原则。

  1、多食些滋阴、润肺、补液生津的蔬菜、水果、豆类等食品,如梨、西红柿、柑桔、葡萄、大枣、萝卜、芝麻、莲子、银耳、蜂蜜、红豆等。少食辛辣食品,以改善脏腑功能,增加抗病能力。

  2、注意补充水份,每日不少于2000-3000毫升。

  3、冬季宜食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如禽蛋、猪肝、芝麻、黄豆、花生等。

  4、冬天为增加御寒能力,其营养应以增加热能为主,可适当多摄入含糖、脂肪的食物,多食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但要注意秋冬时食欲增加,饮食过量,运动减少,热能消耗量少而致肥胖,需要多食低热量减肥食品。同时注意不要过量进补,否则有害无益。

  5、适当用保健食品,可选择增健口服液和灵芝皇胶囊,以提高免疫力,预防感冒及呼吸道感染。

  “民以食为天”,饮食调理对身体的保健功效同样不可忽视。遵循季节变换的规律,科学进食,由内而外地调养,这就是“食疗”的功效。皮肤与口角干燥、口舌生疮、咳嗽、毛发脱落等被称为“秋燥”现象。当出现此种状况时,可适当选服些滋阴润肺的补品或药粥。如沙参、百合、银耳、芝麻加粳米、冰糖适量煮粥,早晚服食,润肺生津,养阴清燥。多补充水分及水溶性维生素B和C,多吃水果与绿叶蔬菜;不要过量吃瓜果,因为容易损伤脾胃;少用葱、姜、蒜、韭菜、辣椒等的温燥热性食物,以防燥热内郁。

   精神调养

  秋冬季精神调养要做到安然恬静、情绪稳定、胸怀开朗、心情舒畅而达到养精蓄锐。由于气候变化不定,冷暖交替,给人的'生理、心理带来一定影响。因而必须注意心理上的调适,正确把握自己,学会自行解脱。可采取与朋友交流沟通、参加户外活动及文体活动等方式,进行调理。

  二、秋冬养生常按6大穴位

   风池穴:主治头痛

  在项后枕骨下,与乳突后凹陷处,是足少阳胆经上的一个重要穴位。针5~8分,针刺角度向对侧眼窝方向刺进。

  按摩方法:

  ①、先用右手拇食指岔开,分按两侧风池,两指同时用力一捏一松25下;换左手捏拿风池25下。

  ②、用两拇指分按两风池,余四指抱头,两拇指同时用力揉捻旋转各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头痛、头晕、失眠、感冒、高血压、发热、颈项强直、目赤痛、目眩、流泪、青光眼、视神经萎缩、鼻衄、耳鸣、腰背酸痛、中风等。

   曲池穴:主治发热

  屈肘成直角在肘纹外端,凹陷中,掌心向内取穴,是手阳明大肠经上一个重要穴位。针5~7分。

  按摩方法:

  ①、用右手食指按压在左手曲池上,拇指托住少海穴(在肘窝底、曲池穴相对),拇食两指同时用力捏捻50下;换左手捏拿右肘曲池50下。

  ②、用右手拇指按压捻揉左肘曲池50下;

  ③、换左手拇食指捏拿揉捻右肘曲池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发热、高血压、肩肘臂痛、咽喉肿痛、上肢不遂或抽搐、扁桃腺炎、关节炎、月经不调等。

   合谷穴:咽喉肿痛

  拇、食指掌骨之间,也是手阳明大肠的一个主要穴位。针3~7分,孕妇忌针灸。

  按摩方法:

  ①、用右手拇食指岔开,捏拿左手合谷50下;

  ②、换左手捏拿右手合谷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头痛、感冒、目赤痛、鼻炎、鼻衄、齿痛、臂痛、咽喉肿痛、中风、口眼歪斜、无汗、多汗、便秘、经闭等。

   内关穴:心慌心悸

  在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是手少阴心包经上一个重要穴位。针5分。

  按摩方法:

  ①、用右手拇指按压左手内关,食指托住外关穴(在腕关节背侧、内关相对),两指同时按压,一捏一松50下;换左手捏拿右手内关50下。

  ②、用右拇指按压捻揉左手内关50下;换左手拇指捻揉右手内关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胃脘痛、呕吐、心痛、心烦、心慌、心悸、心律不齐、心各种疾患、失眠、癫痫、癔病等,且能直接影响心脏的血液供应。

   殷门穴:主治腿痛

  在大腿后侧、臀横纹至腘横纹正联线中点,是足太阳膀胱经上一个重要穴位。针8分~1寸。

  按摩方法:

  ①、正坐床上或凳椅上,用两手拇食指岔开,同时捏拿两殷门各50下。

  ②、两手掌分按两腿殷门,同时上下摩擦50下。

  保健作用:能主治腿痛、腰背臂痛、坐骨神经痛、下肢麻木疼痛、腰间盘突出等。

   后溪穴:头项强痛

  在第五掌骨小头后方凹陷中,是手太阳小肠经上的一主要穴位。

  按摩方法:

  ①、用右手拇食指岔开,拇指在左手掌上,食指在左手背,两指同时用力掐捏揉左手后溪50下;换左手掐捏捻揉右手后溪50下。

  ②、两手握拳,拳心朝上,两后溪对敲50下。针5~8分。

  保健作用:能主治头项强痛、鼻衄、耳聋、上肢抽搐、肘臂疼痛、咽喉肿痛、手指挛急等。

  三、秋冬养生必知“五色养生法”

   电脑一族常吃“红”

  红色食物富含β-胡萝卜素,可有效缓解人体疲劳、增强免疫力,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感冒。常见红色食物包括胡萝卜、西红柿以及红加仑。

  红色食物对电脑族十分有益,能缓解视力疲劳。西红柿中的番茄红素对预防男性前列腺癌有一定作用。

  食用方法:胡萝卜可蒸着吃。如想摄取西红柿中更多番茄红素,则应加热后食用。以往认为胡萝卜必须与肉一起炒,营养成分才能溶解,事实上β-胡萝卜素脂溶性非常强,肠道中些许油脂就可将它吸收,因此也可选择凉拌。

   压力白领来点“黄”

  食物富含维生素C,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压力导致的疲劳。

  食物很常见,柠檬、柚子、杏等。白领、工作压力大的人都应多吃此类食物,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疲劳、气短等。

  食用方法:食物大部分都是水果,可直接食用。对于柠檬则可选择榨汁或泡水饮用。

   缺乏锻炼多吃“绿”

  绿色食物富含叶绿素和膳食纤维,其中膳食纤维可有效清除肠道内的垃圾,是肠胃的天然“清道夫”。膳食纤维对心脑血管病患者十分有益。常见的绿色食物即绿叶蔬菜,如韭菜、油菜、芹菜及空心菜等。

  常久坐,缺乏锻炼及肥胖和患有便秘的人,绿色食物是很好的选择。

  食用方法:天热,绿叶菜首选凉拌,若炒则应把握三点:热锅、急火、快炒,可减少营养流失。

   身有慢病别断“蓝”

  蓝色食物大多富含多不饱和脂肪酸,能降低血中的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降低血液黏稠度。在一定程度上还可增强记忆力。常见蓝色食物有蓝莓及深海鱼。

  高血脂和心血管疾病患者可常吃蓝色食物。

  食用方法:深海鱼最好蒸煮而非煎炸。蓝莓可直接吃,如果怕涩,还可打成蓝莓汁。

   爱熏喜炸要配“紫”

  紫色食物富含多酚、生物类黄酮及含硫化合物,有一定的抗癌作用,如洋葱和紫甘蓝等。

  饮食结构不合理,如喜欢烤、熏、炸、腌食物的人群,就要多吃些紫色食物了。这些食物含有的生物活性因子,有一定的防癌作用。

  食用方法:紫甘蓝味道很好,凉拌和清炒都很不错。而洋葱则建议和牛羊肉一起炒着吃,能相互遮掩彼此的味道。

  四、秋冬养生泡中药浴

  冷飕飕的冬天,能够享受泡澡,绝对是件令人放松又愉快的事,泡澡不但能温暖身体,还能帮助身体代谢,这次要介绍的是在我国已有上千年历史的中药浴泡澡,将中药材有效成分溶于热水中,还能发挥温通经络、消除水肿、改善气血循环的功效,加上香氛的气息围绕四周,既可放松心情,又能养生瘦身。

   中药浴怎么做?

  1.将中药材(花类除外)冲洗后,装进纱布袋中,并以棉绳固定封口。

  2.先在浴缸放入一半热水,放进纱布袋,浸泡十分钟。

  3.接着放冷水及热水调水温,维持摄氏35~38度之间,勿过热。

  4.若有准备玫瑰花,将花瓣洒于水面,不须装袋,更为泡澡增添浪漫气息。

  5.果皮放在水面可以拿来做身体去角质。

  6.身体清洗乾净后即可开始泡中药浴。

   医师敎你泡中药浴

  1.第一轮先浸泡10分钟,然后休息3~5分钟,再浸泡15分钟即可。

  2.针对脂肪特别多的部位,如手臂掰掰肉、腰腹部、大腿内侧、小腿肚等处,可在泡中药浴时加强按摩。

  3.可依不同体质在泡澡时按摩不同穴位。

   中药浴注意事项

  1.泡中药浴期间有任何身体不适症状,如头晕、心悸、胸闷等,请立刻停止泡澡,并移到通风处休息。

  2.如有炎(分泌物偏多或搔痒)、慢性骨盆腔感染、皮肤有伤口或是皮肤疾病(例如皮肤过敏、异位性皮肤炎)、心血管疾病者,想泡中药浴需事先谘询医师。

  3.空腹及刚吃饱不可马上泡澡,饭后至少间隔2小时以上再泡澡。

  4.泡中药浴时,注意保持浴室通风,并在泡澡过程中经常补充水分。

  5.浸泡中间如果起身休息时,记得用大毛巾或浴袍围住身体,以免着凉。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