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知道1 知道21 知道41 知道61 知道81 知道101 知道121 知道141 知道161 知道181 知道201 知道221 知道241 知道261 知道281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冬季养生的穴位补气血
2024-02-19 04:10:18 责编:小OO
文档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哪些穴位适合用来补气血:。1.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多按摩可以起到益气养血的功效。2. 三阴交穴:位于内踝上八寸处,具有健脾益血的功效。3. 关元穴:位于脐下三寸处,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补益下焦,补气血。此外,调理补气血还可以服用八珍汤,多吃红枣、阿胶、桂圆、龙眼、猪肝、猪血等食物。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寒露养生 多揉按这三个穴位?

寒露时节正是深秋,寒冷的冬天也越来越近,古籍《千金要方》中指出从此要注意“勿令下冷无生意,常欲使气在下”,这是因为中医认为足部与全身所有的脏腑经络都有密切关系,寒露过后,对下肢尤其足部的保暖非常重要,此外还可以经常按摩几个位于足部的穴位,那么就让老黄历为你介绍。

太溪穴太溪穴在内踝骨向后凹陷的位置,为肾经原穴,能滋阴降火,又能培阳补肾。而且,它阴阳都能调,可谓补肾的一个要穴。无论是肾阳虚导致的怕冷、四肢冰凉、头晕、胆小、易受惊吓,还是肾阴虚导致的慢性咽炎、心烦、失眠、牙痛等都能通过太溪穴来治疗。

所以如果肾虚了,在分不清是肾阳虚还是肾阴虚,不知道该吃什么药的情况下,按摩这个穴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缓解。

太冲穴太冲穴的位置,在脚背上的大脚趾和第二个脚趾中间的缝隙里,为肝经的原穴,能疏肝解郁、调和气血。像青光眼、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都可以通过这个穴位来调治。

如果这个穴位按上去特别的疼,是老人家的话,往往说明他的血压不正常,经常按揉可以降压;如果是年轻的女性,一般反映她肝火比较大,爱发脾气或者月经不调,经常按揉这个穴位可以祛肝火、调月经。

太白穴太白穴位在脚内侧,大脚趾骨鼓起来的关节后下方凹陷处,为脾经的原穴,能健脾化湿、理气和胃。像老人家因脾胃功能下降导致的消化不良、胃痛、腹胀、拉肚子,便秘等都可以通过这个穴位来改善。

脾经是少气多血的经络,血有余而气不足,所以它经常出现气虚的症状。像脸色发黄、乏力犯懒、没有精神、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食欲不振等就属于这种情况。经常按揉这个穴位就能很好地改善脾经经气不足的症状。

太溪、太冲、太白,均在足上,是肝、脾、肾这三条经络上的重要大穴。寒露过后,别忘了常常按摩这几个穴位,相当于给自己做一次足疗,也等于给全身、给内脏做了保养,当然揉按穴位前应先向专业中医师咨询是否可行,或请专业人士进行操作。

了解更多星座百科、八字姻缘、八字事业、婚姻运势、财神灵签、情感合盘、看另一半、八字测算、姓名速配、一生运势、复合机会,您可以在底部点击在线咨询(仅供娱乐):http://www.adxqd.com/xz/

补气血按摩哪里最有效 气血不足按摩哪里

9

章门穴

章门穴位于第十一肋游离端的下方,是养血大穴之一。

章门穴是八会穴的脏会之处,是五脏气血的汇聚点,也是通往五脏的门户,所以经常刺激该穴位,可以调节五脏的气血,使五脏功能得以正常发挥;章门穴与期门穴一样属于足厥阴肝经,为脾经气血出入内脏的要地,经常按摩此穴位,可养肝血,另外脾脏不好的人,经常按摩该穴可疏肝健脾。

10

天枢穴

天枢穴位于肚脐左右2寸开外的地方,是对称的两个穴位,补血要穴之一。

天枢穴与胃经及大肠经关系密切,经常刺激该穴可使胃经及大肠经更加活跃,促进胃经内气血循行,帮助气血由胃经源源不断的送向大肠经。胃经内气血充盈,可以促进食物充分消化,为造血系统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为补血奠定良好的基础。

11

隐白穴

隐白穴位于脚部大脚趾的内侧,在趾甲旁边一点的位置,补血效果十分显著。

脾脏有统血作用,隐白穴是脾经上的第一个穴位,经常按摩此穴可达到健脾统血的目的,促使气血源源不断的生化。

人体自带“补气血”的5个穴位

“气血不足百病由生,气聚则生,气散则亡”。中医认为气血是构成及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础物质,气血由先天之肾气、肾精所化生,后天之水谷所濡养。那么怎么才能补气血呢,本期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人体自带补气血的5个穴位。

1.膻中穴

【定位】:在前正中线上,两乳头连线的中点,平第四肋间隙。

【主治】:膻中穴能阻挡邪气,宣发正气,有“上气海”之称,八会穴之“气之所会”

【按摩】:用两手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腹由下向上按揉100次。

2.气海穴:

【定位】:在前正中线上,神阙穴(肚脐)下1.5寸

【主治】:气海穴主治虚脱、脏气衰惫,有“丹田”之称、“气海一穴暖全身”之誉。

【按摩】:手掌贴于气海按照顺时针的反向按揉100-200次。

3.肺俞穴

【定位】:在背部,平第三胸椎棘突,后正中线旁开1.5寸处。

【主治】:肺俞穴为肺脏气血所输注的地方,能增强呼吸功能、增加肺活量、减轻呼吸道阻力。

【按摩】:用手指的指腹揉按,每次2分钟左右。

4.血海穴

【定位】:屈膝,在大腿内侧,平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

【主治】:血海穴为脾经之气血聚集的地方,气血物质充斥的范围之大如海,可以治疗各种血虚证。

【按摩】:以手指的指腹按压,每天固定一个时间进行,一个穴位每次点按十次。

5.膈俞穴

【定位】:在背部,平第7胸椎棘突,后正中线旁开1.5寸处。

【主治】:本穴有养血生血、活血化瘀之功,八会穴之"血之所会"。

【按摩】:两手拇指点按为主。每次点按2分钟左右。

身体有寒百病生! 身上这个穴位赶走一身寒气, 冬天保你健康平安

俗话说“十病九寒”,《黄帝内经》记载,因受寒引起的疾病,几乎占到了冬季疾病发生原因的99%。由此可见寒邪对身体健康影响之甚,谨防冬季寒气伤身,记住这个防寒穴:涌泉穴。

涌泉穴的主要功能是散热生气。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介绍:“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所以,涌泉穴在人体养生、防病、治病、保健等各个方面都能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

取穴:涌泉穴是人体足底穴,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乃是肾经的首穴。

一穴两法教你赶走一身寒气

? *** 涌泉法

每晚睡前,用一手握住脚趾,另一手用力摩擦足心,如果能坚持的话,可擦上千下,耐心的擦几百下也可以,直到感觉脚心发热为止。这样两脚都擦热之后,将脚趾微微转动几下,再把两脚互相摩擦几十下。

每晚做一次,可达到巩固精气、通汇气血的作用。长期坚持,能有“康健延寿”的功效。

? 灸涌泉穴法

宋代《扁鹊心书》指出:“涌泉二穴,在足心宛中,治长年脚气肿痛,或脚心连胫骨痛,或下肢腿肿,沉重少力。”

用艾条或艾柱灸涌泉穴20~30分钟,每晚临睡前灸一次即可。灸涌泉法可治疗因寒而起的多种病症,尤其对中医所说的虚寒证效果更好。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