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知道1 知道21 知道41 知道61 知道81 知道101 知道121 知道141 知道161 知道181 知道201 知道221 知道241 知道261 知道281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冬季养生以肾为先
2024-02-19 03:40:42 责编:小OO
文档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冬季养肾有四个绝招:。1. 食补:食用温肾壮阳的食物如狗肉、羊肉、红枣等,以及补肾益肾的食物如核桃、板栗等。2. 运动:有氧运动如游泳、跑步等,以及强化下肢的运动如深蹲等,有助于提升免疫力和气血。3. 防寒:保护肾气,保持健康的生活规律,早睡早起。4. 防护足底:足底是肾经所在,注意脚的保暖,可以使用艾叶、花椒等泡脚,促进代谢,驱除湿寒。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冬天养生先补肾 早睡晚起守健康

冬天的节气当中,包含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气候寒冷,草木凋零,因此,在冬季养好肾,可提供身体温热及能量,为来年储存生长能量。

中医认为冬季是匿藏精气的季节,《黄帝内经》记载:「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季养生首重养肾,是四季当中加强身体能量积蓄的最佳时节,此时进补吸收率高,更能发挥补身的作用。木、火、土、金、水五行,相对应于春、夏、秋、冬四季,也对应于五脏,春对应到「肝」,夏对应到「心」,秋则对应「肺」,冬对应在「肾」。

不过五脏六腑其实不管任何季节,都应该好好被调养,那为什么冬季特别强调养「肾」呢?古籍当中,无论《黄帝内经》或是《伤寒论》,当时陈述地点在黄河流域、长江以北,这些地区四季分明,冬天特别酷寒,冬为蜂藏之季节,大雪覆盖大地,人体需要更多能量,而温热食物可以温暖手脚,同时提高代谢率,比较能抵抗寒气。但是,台湾属于带气候,冬天没有中国的华北那么寒冷,适当吃些温补食物,就能达到御寒功效。

肾气不足,不育不孕问题多

中医认为:「先天之本在于肾,后天之本在于脾胃。」身体活动能量够不够,就要看肾气是否充足,冬季养肾比较不会怕冷,不容易因为气不足而腰酸背痛、手脚冰冷、频尿、畏寒,甚至夜尿连连。

「肾」在中医的涵义,不单指肾脏,而是身体的一个系统,「肾主骨也」,筋骨、生长以及腰酸背痛等许多问题,皆因为肾气不足所导致;「肾开窍于目也」,老年人常见白内障、干眼症,眼睛容易干涩,看东西不清楚,或容易眼干涩、流眼泪,也都是和肾气不足有关。此外,「肾主藏精也」,表示肾气不足,男性容易阳萎,女性常会月经不调,或有不育、不孕等问题,这些都需要借由补肾加以调理。

肾气足助温热,并供能量

冬天在12节气当中,包含了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气候寒冷,草木凋零,养肾的食材选择应偏重在提供身体温热以及能量,以为来年储存生长能量,所以,才会特别选择此时进补。

温补的食材很多,例如汤圆,糯米即属温性、温热的食材;而冬天常吃的腊八粥也属于温补;另外像是牛肉、羊肉,也是可以养生,但偏温性的食材。药材方面可选择一点肉桂,能够入肾气,枸杞可以补肾滋阴,首乌、补骨子等,也有补肾气效果。

出现肾气不足、肾阳虚、肾阴虚等问题时,可以多利用补养食材帮助改善,很多人夏天吃些温补食物容易上火,但一到冬天就没问题,并非其他季节不能吃,只是炎热夏天吃温补就容易会上火,而在寒冷的冬天比较没问题,也比较容易吸收。

养肾食补要注意

◎依体质选择适合食物进补

虽然说:「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冬季严寒易致阳虚证,宜「去寒就温」,以温补阳气为主,所以,得慎用滋阴药物,但因个人先天禀赋不同,肾虚病症有阴虚、阳虚之分。

肾阳虚者,常见有畏寒肢冷、倦怠、腰酸耳鸣、小便不畅或失禁、夜尿频而多、性功能下降、舌淡胖等虚寒症状,可以用羊肉、韭菜、杜仲、胡桃肉、补骨脂、肉苁蓉、肉桂、益智仁等。肾阴虚者,常见口干咽燥、烦躁、潮热颧红、盗汗、小便短黄、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舌偏红、少苔等症状,可选海参、枸杞、银耳、黄精等进行滋补。

从中医学的观点来看,冬令进补不能一味乱补,否则容易适得其反,应向中医师咨询自己的体质,在进补季节多吃些与体质相适的食物,才能补的恰到好处。

◎避免生冷食物

进补时,不宜同时大量食用白菜、菜头、瓜类、柑橘等生冷的食物,以免抵销了食补的好处。

◎经期、感冒不宜进补

经期不宜冒然进补。若出现大热、大渴、便秘、心烦等实热症状;或皮肤病症状;或患急性疾病,出现感冒、喉咙痛、发烧时,皆不宜进补。

◎慢性病患进补应谨慎

制备食补药膳常会加肉炖煮,慢性病患要留意肉类的蛋白质、脂肪及药膳汤的钠、钾离子摄取量,以免补过头反而造成健康上的负担。高血压、高血脂患者,尽量将脂肪、皮去除,汤上的浮油应捞掉,勿使用太咸的沾酱;糖尿病患者除了遵守治疗饮食原则之外,宜减量吃半人份就好,且将药膳热量计算至整日热量中;痛风患者不宜大量喝肉汤,以免痛风发作。

中医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源」,所以正常人进补,应在脾胃功能尚佳时,以免虚不受补。《内经》认为女子「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男子「五八肾气衰,发堕齿槁。」男子宜在40岁左右开始,女子宜在35岁左右开始进补。

◎火气大时应禁止温补燥热食物

在台湾,有许多人即使冬天仍是热性体质,若食补后出现咽干、口疮、火气大等症状,要避开温补燥热的食物,最好还是请中医师调治较为妥当。

◎进食不宜过饱

冬季饮食量增加,但活动量相对减少,吃过饱容易造成气血运行不畅,饭后应适度走走、活动一下,也可以自己摩腹促进胃肠道蠕动,加快食物的吸收消化,以免积食。

沈蕴之特别提醒,冬季养肾时机要选对,易虚不受补的人,最好从立冬之前开始用平和的药膳调整脾胃功能,为冬季进补作准备;而冬至(今年冬至是12月22日)之后,自然界的阴气渐渐消退,阳气逐步回升,使冬季的闭藏转向春季活泼的生机,在这个时候进补,营养成分的吸收与利用率大大提高,是保健养肾、抗衰延年的最佳时机。

养肾配合注意事项

◎早睡晚起

清晨温差大,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起床时勿急着下床,建议先在床上稍为活动一下,等身体温热后再下床。另外,下床时先披件衣服,以温度太冷而影响心血管的健康,尤其老人家要特别注意。

◎注意保暖

建议洋葱式穿着,里面穿透气衣服,外面穿外套、脖子围围巾,进到暖气房再脱掉。

◎改善手脚冰冷

建议常使用肉桂,例如面包烤好后洒点肉桂粉,或加些桂圆和面包一起烤,借由温补功效来改善偏寒体质。也可以善用厨房中的辛香料,如:桂枝、胡椒粉、肉豆蔻、白豆蔻等,都是能够温暖手脚的温热食材,很适合冬天怕冷、容易感冒的人食用。

◎避免过度紧张、惊恐

「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悲伤肺、恐伤肾」,情绪起伏过大对于身体反而不好,例如过度快乐容易伤到心气,而心神不安宁,像孩子白天玩得太开心,晚上容易睡不安稳;而受到惊吓很容易伤肾气;过于忧思则伤到脾气,影响食欲,食之无味;太过难过则是影响肺气正常运行,造成呼吸急促,情绪会影响身体正常的运行状况,维持情绪的稳定对于健康是有正面的帮助。

◎房事不可过度

房事要有所节制,才不会过度损耗而伤了肾气。

温热食材可舒缓疼痛

李思仪也特别提到「寒主收引,寒性凝滞」,冬天很容易出现几个疼痛问题,包括手脚抽筋、酸痛;老人容易膝盖酸痛、肩膀酸痛;有旧伤的人,此时比较容易复发;也容易出现风寒头痛等问题。

既然冬天特别容易有疼痛问题,更应该适时以温热食材舒缓疼痛,例如:生姜对寒性疼痛的改善效果特别好。而红豆也是可多加利用的,借由微波做成暖暖包当做外敷用,作法是先依个人需要备量,密封后平铺1公分厚度,放微波炉微波45秒,再放入预先制好的布袋(依自己需求做成暖暖包或枕头皆可),一次可保持30~40分钟热度,敷在疼痛处,可重复使用,便宜又环保,很适合天气变天时容易酸痛者加以利用。

【完整内容请见常春月刊 392期】

“冬季养生先养肾”,为何有这种说法呢?

冬季需要养肾是大家都知道的,那么冬季为什么要养肾呢?相信很多朋友都不了解,下面就让小编带你来看看冬季养肾的原因以及冬季养肾的方法吧。

俗话说,春季养肝,夏季养心,秋季养肺而冬季则要养肾,那么冬季养生为什么要先养肾呢?很多朋友表示,养肾是每个季节都可以做的事情,专家却表示,冬季是最适合养肾的时节,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下面就来看看中医专家是怎么解释的吧。

冬季养生为什么要养肾

1、中医上认为,人体四肢的功能,包括关节、筋骨等活动都是由肾来支配的,所以古时候就有“肾主骨,骨为肾之余”的说法,从这句话当中我们就可以看出肾脏对于人体的重要性。

而在冬季,人体的骨骼因为寒冷容易受到外界的伤害,所以想要健康的度过冬季就得先补补肾。

2、大家也知道,冬季天气寒冷,温差也是比较大的,这个时候人体的抵抗力也会比较低,在冬季养好肾脏可以帮助人们抵御寒冷,提高身体素质,甚至达到延缓衰老的作用。特别是对于体质较差的老人、小孩来说,补补肾还能预防各种呼吸系统的疾病。

3、在冬天,很多朋友都被冻疮所困扰着,那么中医是怎么看待冬季出现冻疮的呢?专家表示,冻疮的出现是因为人体的阳气不足、血液不流畅,而养肾则能促进血液循环,可以起到很的好预防冻疮的作用。

冬季如何养肾是最好的

上文小编跟大家讲了冬季为什么要养肾的3个原因,那么冬季到底应该如何养肾呢?下面就让小编为你介绍冬季养肾的方法吧。

1、适当的运动。运动不仅能锻炼身体,也是养肾的一个重要方法,冬季养肾可以选择瑜伽、慢跑、散步等相对静态的运动,这些运动无论男女老少都可以做,值得一提的是,养肾不仅是男性应该关注的,女性、老人以及小孩也需要补肾养肾哦。

2、按摩揉搓。很少朋友会注意到这一个养肾的方法,其实在生活中,经常按摩手、脚或者耳朵都可以起到养肾的作用,特别是冬季经常手脚冰凉的人群,这个方法是非常适用你的。

3、食补是关键。生活中有哪些养肾补肾的食物呢?枸杞就是常见的一种,而且枸杞食用起来十分方便,干嚼或者泡水喝都是不错的选择,此外冬季养肾也可以吃一些狗肉、羊肉或者是泥鳅、淮山等食物,它们也是很好的养肾食品

中医理论认为寒与肾相应,最易耗伤肾的阳气,冬季如何补肾养生?

立冬节气的到来意味着秋去冬来,很多人在冬天会出现膝盖冷疼、夜间尿频、易受寒等现象。根据中医理论,冬季的主气是寒,而寒对应的是肾,所以冬季最容易消耗阳气的,会引起腰膝冷痛等肾阳虚症状。而肾阳虚易累及肾阴,导致肾阴虚、咽干、头晕、耳鸣等症状。因此,在冬季养生时,应先补肾。冬季养肾不仅能增强人的御寒能力,还能提高人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延缓衰老。医生提醒大家立冬后养肾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饮食对于补肾防寒非常重要。冬季宜吃羊肉、狗肉等温肾阳、产热高的食物,对身体受寒尤其有益。也可以吃具有补肾功能的食物,如核桃、板栗、桂圆等。黑色食物如黑米、黑豆、黑芝麻、黑木耳、黑鸡等都能进肾强肾。如果将上述食物煮在粥里,不仅可以祛寒,还可以滋补,治病。

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年龄不同,在饮食上也要有忌,要灵活。如肾阳虚者,可吃羊肉、驴肉等有温肾阳作用的食物;肾阴精不足者,饮食宜以鸭鹅肉为主;对于肾阴精华逐渐下降的老年人,冬天可以吃甲鱼、甲鱼、枸杞、山药、木耳等阴品。冬季饮食不宜太咸,因为咸入肾,会引起肾水变凉,有扰心阳。另忌冷食,以免“雪上加霜”,伤阳。

冷脸,也就是用20℃左右的冷水洗脸,能提神醒脑,使大脑兴奋,还能促进面部血液循环,增强身体对疾病的抵抗力。暖牙,即用35℃左右的温水刷牙漱口。中医认为“牙补肾”,保护牙齿就是保护肾脏。热脚,就是睡觉前用45℃~50℃的热水洗脚泡脚。俗话说,“冷从脚开始”,指的是血液供应不足,热量不足,隔热效果差。所以,每天晚上都要坚持用HOT泡脚,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增强预防疾病的能力。

肾是先天的,脾胃是后天的。脾肾虚,则气虚,邪气盛。因此,滋补正气在补脾补肾中很重要。中医认为,温润补益无非是艾灸,具有通络活领、活气活血、祛湿逐寒、防病保健的功效。艾灸法补肾阳,最重要的穴位是官元、涌泉和肾俞穴,每日艾灸30~60分钟。关元穴:在脐带以下四横指处,灸关元穴可治一切阳虚气虚证。涌泉穴:是人体的脚底穴,位于足前凹陷中第二、三趾缝头端与脚后跟之间的线的前三分之一处,是肾经的第一个穴位。涌泉穴在人体养生、防病、治病、保健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