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知道1 知道21 知道41 知道61 知道81 知道101 知道121 知道141 知道161 知道181 知道201 知道221 知道241 知道261 知道281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冬季养生按哪个穴位
2024-02-19 03:39:50 责编:小OO
文档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冬季按摩以下5个穴位有益于养生:。1.太溪穴:按摩或艾灸可补益肾气,治疗肾虚诸症;2.肾俞穴:按摩此穴可强壮腰肾,对腰痛有良好疗效;3.命门穴:经常按摩可强肾固本,治疗腰骶疼痛,调理月经病;4.涌泉穴:经常按摩可激发肾经的经气,疏通肾经的经络,并具有安神助眠的功效;5.关元穴:按摩此穴具有补肾壮阳、补虚益损,使肾气活跃的作用。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寒冬将至,要降温了,艾灸这几个穴位,让我们元气十足

从立冬开始,体内阳气衰微、温度反复无常,此时是人体抵抗力最低的时节。如果这个时间段经常艾灸,便可初升阳气、扶正固本,从而调动人体潜能,激发正气,祛除病邪,让我们精力十足,元气满满。立冬后开始艾灸,对于其它素体阳虚、四肢冰冷、畏寒怕风、夜尿频频、宫寒的人群,以及免疫功能低下等导致的不适也有较好的效果。

艾灸的重点是对症相应穴位,冬季艾灸 养生 ,增强体质,需要对症以下四大穴位:神阙穴、关元穴、气海穴和足三里穴。下面灸哥给大家介绍一下每个穴位的位置与功效。

1 神阙穴

神阙穴即肚脐,又名脐中,是人体任脉上的要穴。它位于命门穴平行对应的肚脐中。艾灸此穴有使真气充盈、精神饱满、体力充沛、腰肌强壮、面色红润、耳聪目明、轻身延年等作用。

以现代医学的观点看,“脐”只是初生儿脐带脱落后遗留下的一个瘢痕组织;但中医认为,脐中是一个具有调病作用的重要穴位,名叫“神阙”。此穴被认为是经络之总枢,经气之汇海,能司管人体诸经百脉。当人体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生疾病,通过刺激或施药于神阙穴,便有调整阴阳平衡、气血和畅的功能,收到祛邪调病之功效。老年人阳气不足、真元虚惫者尤宜之。

2 关元穴

关元穴位于腹部,身体前正中线,脐中下3寸。也就是从人体肚脐中间下三寸(四指并拢,从脐中起,以中指横纹为标准,横向的距离),腹部的正中线上。艾灸此穴有培肾固本、调节回阳的作用,治疗阳痿、早泄、月以不调、崩漏、带下、不孕等功效。

3 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嵴一横指(中指)处。坐位屈膝,取犊鼻穴,自犊鼻穴向下量4横指(即3寸),按压有酸胀感。足三里穴归属足阳明胃经,艾灸此穴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等作用。

以上三个穴位可以配肾俞穴,具有调理肾气、强健腰脊、聪耳明目、健身体、壮元阳的功效,有肾虚征兆的朋友,尤其是男性可加灸。也可以配风门穴,青年中体质较弱、常患感冒者,常温灸具有宣肺解表、疏散风邪的功效。配气海穴,具有培补元气、益肾固精的功效,心肺功能不好,容易气喘、出汗的朋友建议灸之。

以上穴位,每天每个穴位艾灸一次,每次每穴15分钟左右,每周停灸1-2天,长此以往,就可以达到一定效果。平时注意保暖并进行适量的运动。穴位的艾灸顺序应自上而下,自内而外,如果有时间,最后可艾灸足部涌泉穴,避免上火。

艾灸期间不应着风受凉,保持平和情绪。饭饱酒后不宜灸,大汗淋漓不宜灸,艾灸后毛孔舒张,故半小时内不宜洗澡,避免寒气趁虚而入。艾灸一向讲究循序渐进,无论是 养生 保健,亦或防治疾病,都需坚持。如果没有艾灸条件,可以每日按揉相应的穴位,也有一定的效果。中医艾灸的博大精髓需要我们国人共同去挖掘!

冬季养生穴位有哪些?

冬季防寒强身

冬季草木凋零,天寒地冻,是自然界万物闭藏的季节,人的阳气也要潜藏于内,此时按摩要注意以滋阴收藏为主。

一、保健穴位:太溪穴

保健功效:滋阴益肾,壮阳强腰,改善头痛眩晕

按摩方法:每晚泡脚后按摩太溪穴5分钟左右。

二、保健穴位:肾腧穴

保健功效:益肾助阳,利水强腰,改善月经不调、改善耳鸣等

按摩方法:先拨罐5分钟,之后按揉2分钟。

三、保健穴位:迎香穴

保健功效:祛风通窍、理气止痛,调理鼻塞、鼻出血等

按摩方法:用两手食指尖端,点揉左右侧迎香穴各10次。

冬季保健指导:适当滋补,注意防寒防病,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添衣保暖,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每天早上跑步、散步、练瑜伽;养肾可以多吃黑色食物。

91健康助手,不止于健康

欢迎关注《91健康助手》

内容仅供学习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详细咨询专业的医疗机构。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别忘了点赞分享给您身边的朋友!

适合老人的养生穴位 教你这样按摩

  现如今,通过按摩穴位来养生的方法已经受到了很多人的追捧,尤其是对于老年朋友们来说就更是如此了,但是很多人都不能准确的找到穴位的位置了,更不用说按摩穴位的方法了,因此下面就让我们教给大家找穴位的方法,一起看看吧。

   关元穴

  冬季,很多中老年人有身体怕冷的症状,这是阳气不足的典型表现。阳气不足,体内产生的热量不够,阳气不够了,自然就会出现怕冷的状态。

  艾灸关元穴可补肾固元防寒。艾灸属阳,艾灸燃烧时产生的热量,借助灸火的温和热力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补肾固元防寒的作用。

  取穴方法:脐至耻骨联合上缘为5寸,关元在脐下3寸,即脐与耻骨联合连线的上五分之三与下五分之二交点处。

   人迎穴

  冬季是心脑血管意外高发的季节,我们不妨教爸妈经常按揉、艾灸人迎穴,可起到行气活血、防治高血压和中风的作用。中医认为,人有“四海”,即髓海、血海、气海和水谷之海,是人体气血精髓等精微物质汇聚之所。“四海”都有其相应转输的部位和穴位。人迎穴是人体“气海”输注的穴位,是调气、补气的主要穴位之一。

  取穴方法:取穴时让老人采用正坐或仰靠的姿势,人迎穴位于颈部,前颈喉结外侧大约3厘米,当胸锁乳突肌的前缘,颈总动脉搏动处。

  这就是我们给大家推荐的几个养生穴位的取穴方法了,在看了我们的介绍之后,大家一定可以准确的找到穴位的位置的了吧,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按摩穴位呢,来看看吧。

   按摩穴位法

  用拇指指面着力于穴位之上,垂直用力,向下按压,按而揉之。其余四指握拳或张开,起支撑作用,以协同用力。让刺激充分达到肌肉组织的深层,产生酸、麻、胀、痛、热和走窜等感觉,按摩同时让被按摩者屈伸活动,来加强酸、麻、胀、痛等感觉,持续数秒后,渐渐放松,如此反复操作数次即可。每次每穴按压5-10分钟,每日一两次。

  这就是我们给大家介绍的有关穴位的情况了,对于老年朋友们来说,按摩穴位能够起到的好处是非常多的了,可以帮助我们起到很强的保健作用了哦,是我们不能错过的按摩方法,希望我们的介绍可以帮助到各位有需要的朋友们。

身体有寒百病生! 身上这个穴位赶走一身寒气, 冬天保你健康平安

俗话说“十病九寒”,《黄帝内经》记载,因受寒引起的疾病,几乎占到了冬季疾病发生原因的99%。由此可见寒邪对身体健康影响之甚,谨防冬季寒气伤身,记住这个防寒穴:涌泉穴。

涌泉穴的主要功能是散热生气。医学著作《黄帝内经》中介绍:“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意思是说:肾经之气犹如源泉之水,来源于足下,涌出灌溉周身四肢各处。所以,涌泉穴在人体养生、防病、治病、保健等各个方面都能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

取穴:涌泉穴是人体足底穴,于足前部凹陷处第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三分之一处,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乃是肾经的首穴。

一穴两法教你赶走一身寒气

? *** 涌泉法

每晚睡前,用一手握住脚趾,另一手用力摩擦足心,如果能坚持的话,可擦上千下,耐心的擦几百下也可以,直到感觉脚心发热为止。这样两脚都擦热之后,将脚趾微微转动几下,再把两脚互相摩擦几十下。

每晚做一次,可达到巩固精气、通汇气血的作用。长期坚持,能有“康健延寿”的功效。

? 灸涌泉穴法

宋代《扁鹊心书》指出:“涌泉二穴,在足心宛中,治长年脚气肿痛,或脚心连胫骨痛,或下肢腿肿,沉重少力。”

用艾条或艾柱灸涌泉穴20~30分钟,每晚临睡前灸一次即可。灸涌泉法可治疗因寒而起的多种病症,尤其对中医所说的虚寒证效果更好。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