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知道1 知道21 知道41 知道61 知道81 知道101 知道121 知道141 知道161 知道181 知道201 知道221 知道241 知道261 知道281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穴位养生知识冬季
2024-02-19 03:42:39 责编:小OO
文档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冬季按摩以下5个穴位有益于养生:。1.太溪穴:按摩或艾灸可补益肾气,治疗肾虚诸症;2.肾俞穴:按摩此穴可强壮腰肾,对腰痛有良好疗效;3.命门穴:经常按摩可强肾固本,治疗腰骶疼痛,调理月经病;4.涌泉穴:经常按摩可激发肾经的经气,疏通肾经的经络,并具有安神助眠的功效;5.关元穴:按摩此穴具有补肾壮阳、补虚益损,使肾气活跃的作用。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冬季养生穴位有哪些?

冬季防寒强身

冬季草木凋零,天寒地冻,是自然界万物闭藏的季节,人的阳气也要潜藏于内,此时按摩要注意以滋阴收藏为主。

一、保健穴位:太溪穴

保健功效:滋阴益肾,壮阳强腰,改善头痛眩晕

按摩方法:每晚泡脚后按摩太溪穴5分钟左右。

二、保健穴位:肾腧穴

保健功效:益肾助阳,利水强腰,改善月经不调、改善耳鸣等

按摩方法:先拨罐5分钟,之后按揉2分钟。

三、保健穴位:迎香穴

保健功效:祛风通窍、理气止痛,调理鼻塞、鼻出血等

按摩方法:用两手食指尖端,点揉左右侧迎香穴各10次。

冬季保健指导:适当滋补,注意防寒防病,多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添衣保暖,锻炼身体,增强免疫力,每天早上跑步、散步、练瑜伽;养肾可以多吃黑色食物。

91健康助手,不止于健康

欢迎关注《91健康助手》

内容仅供学习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详细咨询专业的医疗机构。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别忘了点赞分享给您身边的朋友!

冬季经络养生知识

  冬季草木凋零,蛰虫伏藏,用冬眠状态来养精蓄锐,为来年春天生机勃发做好准备。下面就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冬季经络养生方面的知识,供大家参考。

  冬季养生的特效经穴

  肾经与膀胱经

  冬季要想肾精充盛、肾气健旺,保健按摩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足少阴肾经经气在酉时(17:00-19:00)最旺,此时不适宜做太剧烈的运动量,也不适宜大量喝水。而与肾经相表里的足太阳膀胱经经气在申时(15:00-17:00)最旺,由于膀胱经是人体中阳气最盛的一条经,肾经与膀胱经经气在足部相接,按摩膀胱经和肾经,一阴一阳相互补充,更能补益肾脏。肾经在我们腿部后面的内侧,膀胱经位于背部和下肢后侧,平时还要注意做一些对肾脏有帮助的运动,如打太极拳、骑自行车、散步或蹬楼梯等都可锻炼这两条经络。冬天在和煦的阳光下沐日光浴,背对太阳,更是舒适无比。

  关元、阴陵泉、肾俞、太溪

  冬季对人体的主要危害就是寒气,但南北方有差距,南方寒湿较重,而北方则以寒气为主,所以保健时也要区别对待。南方人在冬季要以温阳化湿为养生的原则。要坚持按摩关元、阴陵泉盒肾俞穴,可有效祛寒、祛湿。关元穴要用艾灸的方法,每天晚上艾灸5分钟,然后喝一小杯温开水;每周在两侧肾俞穴上拔罐5分钟,起罐之后按揉2分钟,或刮痧至有轻度出血点;阴陵泉穴位位于小腿内侧在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为脾经合穴,常用于化湿,每次用大拇指按揉3分钟即可。北方冬季的寒气里面经常夹杂着一点燥气,要温阳,还要注意不能化燥,应适当地滋阴,坚持刺激关元、肾俞和太溪穴。泡脚时祛寒最有效的方法。每天晚上临睡前1小时,在较深的盆中加入40度左右的热水,让水漫过脚踝,浸泡20分钟左右,就会感觉都全身发热,这说明血液循环畅通后身体开始发热。在泡脚的同时再揉搓双脚,按揉脚踝两侧太溪穴5分钟,然后艾灸关元穴5分钟,再艾灸腰部两侧肾俞穴5分钟。

  冬季养生知识

  固肾

  冬气通于肾,中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冬季气温较低,肾又喜温,肾虚之人容易呈现内分泌紊乱、免疫功能低下、怕冷并容易患上感冒等症状,从而影响其他脏腑器官的生理机能。因此,冬季养生,重在养肾。

  中医理论认为,寒与肾相对,寒气最易耗伤肾的阳气。肾的阳气一伤,容易发生要西冷痛、风寒、夜尿频多、阳痿、遗精等疾病;肾阳气虚又伤及肾阴,肾阴不足,则咽干口燥,头晕耳鸣等症状随之而生。肾中精气的强弱决定着人的健康状况。冬天养肾不仅能增强人体抵御寒冷的能力,而且还可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力,延缓衰老。

  阴阳并养

  冬天应养阴,因为冬天时阴长阳消之际。所以,顺应冬天阴长的天时,应该给人体补阴,尤其是阴虚之体,冬天时赋予阴气最好的时机。咽干、失眠、多梦、舌质偏红、脉偏细者,多属于阴虚,冬天更应注意养阴。从大自然的阴阳气化来说,冬天时一年中阴气最浓的季节。阴虚的人当然应借此机会养阴,以调整、恢复自身的阴阳平衡。肾在液为唾,冬日以舌抵上颚,待唾液满口后,慢慢咽下,能够滋养和补充肾精。肾之经脉起于足部,足心涌泉为其主穴,冬夜睡前最好用热水泡脚,并按揉脚心。俗话说:“春天易得头上病,冬天易得足下病”。所以春天要养头,冬天要养足。

寒冬将至,要降温了,艾灸这几个穴位,让我们元气十足

从立冬开始,体内阳气衰微、温度反复无常,此时是人体抵抗力最低的时节。如果这个时间段经常艾灸,便可初升阳气、扶正固本,从而调动人体潜能,激发正气,祛除病邪,让我们精力十足,元气满满。立冬后开始艾灸,对于其它素体阳虚、四肢冰冷、畏寒怕风、夜尿频频、宫寒的人群,以及免疫功能低下等导致的不适也有较好的效果。

艾灸的重点是对症相应穴位,冬季艾灸 养生 ,增强体质,需要对症以下四大穴位:神阙穴、关元穴、气海穴和足三里穴。下面灸哥给大家介绍一下每个穴位的位置与功效。

1 神阙穴

神阙穴即肚脐,又名脐中,是人体任脉上的要穴。它位于命门穴平行对应的肚脐中。艾灸此穴有使真气充盈、精神饱满、体力充沛、腰肌强壮、面色红润、耳聪目明、轻身延年等作用。

以现代医学的观点看,“脐”只是初生儿脐带脱落后遗留下的一个瘢痕组织;但中医认为,脐中是一个具有调病作用的重要穴位,名叫“神阙”。此穴被认为是经络之总枢,经气之汇海,能司管人体诸经百脉。当人体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生疾病,通过刺激或施药于神阙穴,便有调整阴阳平衡、气血和畅的功能,收到祛邪调病之功效。老年人阳气不足、真元虚惫者尤宜之。

2 关元穴

关元穴位于腹部,身体前正中线,脐中下3寸。也就是从人体肚脐中间下三寸(四指并拢,从脐中起,以中指横纹为标准,横向的距离),腹部的正中线上。艾灸此穴有培肾固本、调节回阳的作用,治疗阳痿、早泄、月以不调、崩漏、带下、不孕等功效。

3 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犊鼻穴下3寸,距胫骨前嵴一横指(中指)处。坐位屈膝,取犊鼻穴,自犊鼻穴向下量4横指(即3寸),按压有酸胀感。足三里穴归属足阳明胃经,艾灸此穴有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等作用。

以上三个穴位可以配肾俞穴,具有调理肾气、强健腰脊、聪耳明目、健身体、壮元阳的功效,有肾虚征兆的朋友,尤其是男性可加灸。也可以配风门穴,青年中体质较弱、常患感冒者,常温灸具有宣肺解表、疏散风邪的功效。配气海穴,具有培补元气、益肾固精的功效,心肺功能不好,容易气喘、出汗的朋友建议灸之。

以上穴位,每天每个穴位艾灸一次,每次每穴15分钟左右,每周停灸1-2天,长此以往,就可以达到一定效果。平时注意保暖并进行适量的运动。穴位的艾灸顺序应自上而下,自内而外,如果有时间,最后可艾灸足部涌泉穴,避免上火。

艾灸期间不应着风受凉,保持平和情绪。饭饱酒后不宜灸,大汗淋漓不宜灸,艾灸后毛孔舒张,故半小时内不宜洗澡,避免寒气趁虚而入。艾灸一向讲究循序渐进,无论是 养生 保健,亦或防治疾病,都需坚持。如果没有艾灸条件,可以每日按揉相应的穴位,也有一定的效果。中医艾灸的博大精髓需要我们国人共同去挖掘!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