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知道1 知道21 知道41 知道61 知道81 知道101 知道121 知道141 知道161 知道181 知道201 知道221 知道241 知道261 知道281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冬季养生穴位
2024-02-19 03:22:57 责编:小OO
文档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冬季按摩以下5个穴位有益于养生:。1.太溪穴:按摩或艾灸可补益肾气,治疗肾虚诸症;2.肾俞穴:按摩此穴可强壮腰肾,对腰痛有良好疗效;3.命门穴:经常按摩可强肾固本,治疗腰骶疼痛,调理月经病;4.涌泉穴:经常按摩可激发肾经的经气,疏通肾经的经络,并具有安神助眠的功效;5.关元穴:按摩此穴具有补肾壮阳、补虚益损,使肾气活跃的作用。

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冬季容易感冒、发烧、过敏,按摩哪些穴位润肺防燥?

冬季容易感冒、发烧、过敏,按摩迎香穴、极泉穴润肺防燥。

1、迎香穴

冬季后,天气会逐渐由湿转干燥,容易损伤肺部,引起肺炎。这个季节也是慢性气管炎的高发期,尤其是老年人,他们对气候变化敏感,容易感染上呼吸道。

平时除了穴位按摩,还要注意空气流通,多运动,尽量保持饮食清淡,提高身体免疫力。另外,要注意保持房间整洁,避免接触过敏原。

专家建议:揉迎香穴具有清热散风、祛燥润肺、促进鼻孔的作用。迎香穴位于鼻唇沟,位于鼻翼外缘约0.5英寸处,按摩前全身放松,舌尖伸入上腭,双手指尖指向迎香穴。酸胀感过后,用中指或食指腹搓揉20至30次,使迎香穴酸痛、红肿、发热。

2、极泉穴

冬季后,很多人总会感到肺部不畅。这主要是因为秋

冬季偶尔的气温上升。当温度超过33摄氏度时,人体的新陈代谢会明显加快,对血液循环系统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气血运行不畅,人会有胸闷的感觉。另外,这个季节是血液粘度最高的时期。如果不注意及时补充水分,血液粘度过高容易导致心脏病复发。

专家建议:极泉穴是手少阴心经的第一重要穴位,位于腋窝顶点和腋动脉搏动处。穴位治疗心痛、胸闷、咽干、口渴有效。

定期叩按“极泉穴”,可调气血,宽胸调气,保心保肺。力量要柔和,动作要连贯。每次按的数量应该因人而异。一般来说,应该每次被推10次左右。

冬季艾灸驱寒,主要穴位都是哪些呢?

冬季艾灸驱寒,主要穴位都是哪些呢?

在我们的生活中你知道冬季艾灸驱寒,主要穴位都是哪些呢?我们一起来聊聊吧。

生活中有不少人身体会出现寒气重的现象,此时可以到医院做检查,明确病因后,对症治疗才能缓解症状。身体寒气重的原因比较多,等结果出来,可以通过中医艾灸穴位来驱除体内的寒气。到了冬天人们养生就要注重提升阳气,因为阳气高了人们对防寒是很有帮助的,今天艾灸课堂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冬天艾灸养生重点灸哪几个穴位?据统计,超过60种疾病是与湿气相关的,如肥胖、水肿、腹胀、湿疹、皮炎、痤疮等。中医上认为,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湿气不仅让人感到不适,而且严重了会伤及五脏六腑,引发更多疾病。

曲池穴:这个穴位的位置主要在屈肘时肘横纹外侧端,属于手阳明大肠经的合穴,适当的艾灸这个穴位还能起到调理气血跟祛除风湿等功效,对于气血淤积跟胸中烦满等症状也有很好的调养作用。凡强壮的,声高气粗的,好动的人,属于阳盛体质。此类人平素喜凉怕热,神旺气粗,口渴喜冷饮,尿黄便结,病则易发高热,脉洪数有力,舌红苔薄黄。本体质之人不易患病,一经患病,多为急性病、暴发病。足三里是个强身健体的万能穴,长寿穴。具有补益脾胃、扶正培元,调和气血,祛邪防病的功效。

驱寒艾灸灸命门穴好主治虚损腰痛月经不调,胎屡坠,汗不出,寒热疟,艾灸有开郁、祛湿、补阳气等作用,经常艾灸相应的穴位,可祛除体内湿邪,从而起到预防各种疾病的作用。这些穴位依次是关元穴、中脘穴、丰隆穴、解溪穴和足三里穴。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每个穴位的位置与功效。五个穴位不需要一次灸完,可以一次灸1-2个穴位,隔天再灸余下的穴位,只要坚持下来一定会看到疗效。艾灸疗法的产生,在我国已有数千年历史。所谓艾灸,就是燃烧的艾绒药力通过穴位经络带到人体的病痛之处,借其温热刺激及药物作用,温通气血,扶正祛邪。

诸如肩周炎、颈椎病、腰椎病等骨关节痛症;以及妇科痛经、宫寒;还有哮喘、慢性胃肠炎等因阴阳失调,久寒侵体引起的症状,在冬季艾灸,可以得到最佳的驱寒补阳之功。很多人一到冬天就手脚冰冷,热水袋、热水饼、暖宝宝这些都是来自体外热量,而艾灸却能增强自己的产热,手脚冰凉是表象,实质是人体气血亏虚所致,找到相应的穴位艾灸能祛湿除寒,对缓解手脚冰冷有帮助。解溪穴在足背踝关节横纹的中点,两筋之间的凹陷处。解溪穴归属足阳明胃经,艾灸此穴有缓解牙痛、目赤、头痛、眩晕、腹胀等作用。

通过以上大概的了解你知道该怎样艾灸了吧。

冬季经络养生知识

  冬季草木凋零,蛰虫伏藏,用冬眠状态来养精蓄锐,为来年春天生机勃发做好准备。下面就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冬季经络养生方面的知识,供大家参考。

  冬季养生的特效经穴

  肾经与膀胱经

  冬季要想肾精充盛、肾气健旺,保健按摩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足少阴肾经经气在酉时(17:00-19:00)最旺,此时不适宜做太剧烈的运动量,也不适宜大量喝水。而与肾经相表里的足太阳膀胱经经气在申时(15:00-17:00)最旺,由于膀胱经是人体中阳气最盛的一条经,肾经与膀胱经经气在足部相接,按摩膀胱经和肾经,一阴一阳相互补充,更能补益肾脏。肾经在我们腿部后面的内侧,膀胱经位于背部和下肢后侧,平时还要注意做一些对肾脏有帮助的运动,如打太极拳、骑自行车、散步或蹬楼梯等都可锻炼这两条经络。冬天在和煦的阳光下沐日光浴,背对太阳,更是舒适无比。

  关元、阴陵泉、肾俞、太溪

  冬季对人体的主要危害就是寒气,但南北方有差距,南方寒湿较重,而北方则以寒气为主,所以保健时也要区别对待。南方人在冬季要以温阳化湿为养生的原则。要坚持按摩关元、阴陵泉盒肾俞穴,可有效祛寒、祛湿。关元穴要用艾灸的方法,每天晚上艾灸5分钟,然后喝一小杯温开水;每周在两侧肾俞穴上拔罐5分钟,起罐之后按揉2分钟,或刮痧至有轻度出血点;阴陵泉穴位位于小腿内侧在胫骨内侧髁后下方凹陷处,为脾经合穴,常用于化湿,每次用大拇指按揉3分钟即可。北方冬季的寒气里面经常夹杂着一点燥气,要温阳,还要注意不能化燥,应适当地滋阴,坚持刺激关元、肾俞和太溪穴。泡脚时祛寒最有效的方法。每天晚上临睡前1小时,在较深的盆中加入40度左右的热水,让水漫过脚踝,浸泡20分钟左右,就会感觉都全身发热,这说明血液循环畅通后身体开始发热。在泡脚的同时再揉搓双脚,按揉脚踝两侧太溪穴5分钟,然后艾灸关元穴5分钟,再艾灸腰部两侧肾俞穴5分钟。

  冬季养生知识

  固肾

  冬气通于肾,中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冬季气温较低,肾又喜温,肾虚之人容易呈现内分泌紊乱、免疫功能低下、怕冷并容易患上感冒等症状,从而影响其他脏腑器官的生理机能。因此,冬季养生,重在养肾。

  中医理论认为,寒与肾相对,寒气最易耗伤肾的阳气。肾的阳气一伤,容易发生要西冷痛、风寒、夜尿频多、阳痿、遗精等疾病;肾阳气虚又伤及肾阴,肾阴不足,则咽干口燥,头晕耳鸣等症状随之而生。肾中精气的强弱决定着人的健康状况。冬天养肾不仅能增强人体抵御寒冷的能力,而且还可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力,延缓衰老。

  阴阳并养

  冬天应养阴,因为冬天时阴长阳消之际。所以,顺应冬天阴长的天时,应该给人体补阴,尤其是阴虚之体,冬天时赋予阴气最好的时机。咽干、失眠、多梦、舌质偏红、脉偏细者,多属于阴虚,冬天更应注意养阴。从大自然的阴阳气化来说,冬天时一年中阴气最浓的季节。阴虚的人当然应借此机会养阴,以调整、恢复自身的阴阳平衡。肾在液为唾,冬日以舌抵上颚,待唾液满口后,慢慢咽下,能够滋养和补充肾精。肾之经脉起于足部,足心涌泉为其主穴,冬夜睡前最好用热水泡脚,并按揉脚心。俗话说:“春天易得头上病,冬天易得足下病”。所以春天要养头,冬天要养足。

艾灸四穴养生法?

  艾灸不仅可以治疗常见疾病,更是养生抗衰老的好方法,您不需被复杂的穴位所困扰,只需记住四大养生要穴,中脘、足三里、关元、命门,通过艾灸四大养生穴位,能补气助阳,温益脾肾,调节脏腑功能,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体质,延缓衰老。下面我给大家介绍艾灸养生法,希望对你有用!

   艾灸养生法穴位

  艾灸不仅可以治疗常见疾病,更是养生抗衰老的好方法。您不需要被繁复的穴位所困扰,只需用记住人体四大养生要穴——关元、命门、中脘、足三里,通过艾灸四大养生穴位,能补气助阳、温益脾肾,调节脏腑功能,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增强体质、延缓衰老。

  方法:艾条温和灸,春夏每周1~2次,秋冬每周2~3次,每穴15分钟。

  关元穴:又名丹田,在脐下三寸处。关元穴是人体重要补穴之一。

  主治:阳痿早泄、梦遗滑精、遗尿癃闭、小便濒数、尿浊尿血等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月经不调、闭经、痛经、崩漏带下、产后出血的妇科常见病;腹胀腹痛、腹泻痢疾、脱肛便秘等胃肠系统疾病。

  命门穴:又名精宫,督脉之穴,在第二腰椎之下与脐相对,其气与肾通,是生命之根本,是维护生命的命门。

  主治:五劳七伤、虚损腰痛、尿频、遗尿、阳痿、早泄及各种虚寒病状。

  中脘穴:又名太仓,任脉之穴,在脐正四寸。具有调胃和中、补虚益气、健脾化溼之功效。

  主治:胃脘痛、恶心呕吐、呃逆、反胃、腹胀、腹泻、溃疡病、胃下垂、浅表性胃炎、胃痉挛、消化不良、肠炎、胃神经功能症等一切肠胃病症,虚劳百损、四肢乏力等症候。

  足三里穴:外膝眼下三寸一横指处。具有补益脾胃、调和气血、驱邪防病的功效,是养生保健的第一要穴。

  主治:胃痛、腹胀肠鸣、呕吐、便秘、腹泻、水肿、神经疾病、急慢性乳腺炎、肠痈等。

   四季艾灸养生

  春季艾灸好处多,胜过参汤和燕窝

  春季养生要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始生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生”字。按自然界属性,春属木,与肝相应。春季要充分利用、珍惜大自然“发陈”之时,借阳气上升,万物萌生,人体新陈代谢旺盛之机,通过适当的调摄,使春阳之气得以宣达,代谢机能得以正常执行。

  夏季艾灸好处多,冬病夏治莫错过

  冬病夏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特色。中医主张“春夏养阳”,冬病夏治,就是利用夏季气候炎热、人体阳气最旺盛的客观条件,鼓舞阳气,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健脾和胃,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从而达到促进血液回圈、祛除寒邪、提高卫外功能的效果。中医实践证实,“冬病夏治”在慢性病治疗方面,尤其是风溼类的疾病,哮喘,免疫力低下,慢性疾病,过敏性疾病等等都适合夏天艾灸,治疗效果较为显著。

  秋季艾灸好处多,虚寒体质能调和

  入秋后,摸摸你的小腹和胃部,感到比别的部位凉么?如果感觉凉,多半是夏天受了寒凉。胃部发凉,则消化不良、胃痛、面色不佳;若小腹发凉,女性则容易内分泌失调,长小肚腩,频发痛经,不易怀孕。《本草》“入秋小腹多冷者,用热砖熨肚,三五度,瘥。”此时,须赶紧用艾灸温暖,不要任其滞留。秋冬季节,体质偏寒的朋友一定要注意调理,预防寒邪。

  冬季艾灸好处多,温阳补肾最适合

  数九寒天,人体阳气敛藏,气血不畅,面板干燥,毛孔闭塞。冬季养肾,这是中医养生常识,“肾为五脏之母”,是生命之源。所以在冬季务必要养好肾脏,过一个温馨的暖冬。中医认为,温补者,莫过于灸法。灸者,乃艾之火攻,能壮人阳气,益人真阴。冬季补肾艾灸疗法有6大功效:通经活络、行气活血、祛溼逐寒、消肿散结、回阳救逆、防病保健

   艾灸养生穴位及禁忌

  1、春季养生美容 春季与人体五脏之一的肝相应,春天肝气当旺,借春季的天时重点调养肝的阴阳。

  艾灸穴位:肝腧穴

  2、夏季养生美容 长夏气候特点偏溼“溼气通于脾”,因此长夏是健脾、养脾、治脾的重要时机。

  艾灸穴位:心腧、脾腧、胃腧

  3、秋季养生美容 早秋气温高为溼燥,晚秋气温降为凉燥,面板干燥,体液缺乏,一切新旧病患容易产生,因此,秋天养生以润燥保阴为主。

  艾灸穴位:大椎、肺腧、大肠腧

  4、冬季养生美容 冬季是养生之重点。

  艾灸穴位:腰阳关、命门、肾腧

   注意事项

  1、温灸时先灸左方,再灸右方;

  2、温灸后,不要冷水洗手或洗澡;

  3、温灸后要喝较平常多量的温开水***绝对不可喝冷水或冰水***,以帮助排泄器官排出体内的毒素;

  4、饭后一个小时内不宜温灸;

  6、孕妇禁用温灸 *** ;

  7、脉搏每分钟超过90次以上禁灸;

  8、过肌、过饱、酒醉禁灸;

  9、身体发炎部位禁灸。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