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知道1 知道21 知道41 知道61 知道81 知道101 知道121 知道141 知道161 知道181 知道201 知道221 知道241 知道261 知道281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借款期限是多长?
2023-10-08 15:31:03 责编:小OO
文档

借款的诉讼时效一般为三年,但欠条和借条的计算方式不同。欠条以书写日期计算,借条以归还日期计算,若无规定则以主张之日起计算。诉讼时效从权利受损知晓之日起计算,超过20年不予保护,可根据特殊情况延长。诉讼时效中断后,再次主张权利或义务履行可再次中断,且不受次数限制,但需有足够证据证明。

法律分析

借款的诉讼时效一般是三年。

但是欠条跟借条又有所不同,欠条是从书写欠条是计算三年,借条一般是从需要归还的时间计算三年。如果没有规定还款时间,从主张之日起计算三年。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诉讼时效因权利人主张债权或者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后,权利人在新的诉讼时效时间内,再次主张权利或者义务人再次同意履行义务的,可以认定为诉讼时效再次中断。从再次中断时起,诉讼时效期要再次重新计算,且诉讼时效中断不受次数的限制。但主张诉讼时效中断,必须有足够的证据证明。

拓展延伸

贷款到期日是何时?

贷款到期日是指借款人需要在合同约定的特定日期前偿还全部贷款本金和利息的时间点。具体的贷款到期日取决于借款合同中的约定,通常以月、季度或年为单位计算。在贷款合同中,贷款到期日通常会明确规定,借款人需要在该日期之前偿还所有欠款。如果借款人未能按时偿还贷款,可能会面临滞纳金、利息罚款或其他法律后果。因此,借款人应该提前了解贷款到期日,并做好还款准备,以避免违约和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结语

借款的诉讼时效一般为三年,但欠条和借条的计算方式略有不同。对于欠条,计算三年的起点是书写欠条的时间;而对于借条,一般从需要归还的时间开始计算三年。如果没有规定还款时间,那么从主张权利之日起计算三年。诉讼时效的计算起点是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损以及义务人的日期。超过二十年的诉讼时效,法院不予保护,但特殊情况下,法院可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诉讼时效中断后,权利人在新的诉讼时效时间内再次主张权利或义务人再次同意履行义务,可以认定为诉讼时效再次中断。诉讼时效中断不受次数限制,但需要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借款人应提前了解贷款到期日,并做好还款准备,以避免违约和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八十八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第一百八十九条当事人约定同一债务分期履行的,诉讼时效期间自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

第一百九十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对其法定代理人的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自该法定代理终止之日起计算。

第一百九十一条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诉讼时效期间,自受害人年满十八周岁之日起计算。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