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知道1 知道21 知道41 知道61 知道81 知道101 知道121 知道141 知道161 知道181 知道201 知道221 知道241 知道261 知道281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担保人无法偿还债务会产生哪些后果
2023-10-06 10:16:43 责编:小OO
文档

担保人的能力与责任:担保人无力偿还债务时,法院不会处理,但部分还款能力需部分偿还;担保人被起诉应根据案情进行答辩,考虑担保有效性、责任承担期限等;担保人财产可被冻结,若约定连带责任保证,债权人可直接起诉。担保人角色需谨慎,规避风险,否则可能需要自己承担债务。

法律分析

一、担保人没能力还钱会怎么样

1、不论是担保人,还是债务人,没有能力偿还债务的,法院不会处理。

2、这里说的没有能力是指完全没有能力还款。如果有部分还款能力,要部分还款,否则,即是对判决的拒不执行,法院可以对其采取罚款、拘留等强制执行措施。

二、担保人被起诉怎样辩护

1、作为担保人,如果被债权人起诉的,要根据具体的案情来确定如何进行答辩的抗辩,主要可以考虑从担保是否有效、是否已经过担保责任承担期限、是否应该承担担保责任、应如何承担担保责任等方面来进行。

2、担保责任分为一般保证责任和连带保证责任,如果承担的是一般保证责任,可以主张先诉抗辩权,债权人需要先向债务人主张债权,如果是连带保证责任,债务人到期不履行债务,保证人就需要承担保证责任。

3、担保人对于贷款和金融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本人跑了担保人被起诉后会有什么影响这个问题国家是这样规定的。首先要看合同是否合理,然后就要对债务进行进一步的偿还。

三、担保人无力偿还债务财产会被冻结吗

1、一般情况下,担保人无力偿还债务财产可以被法院冻结,若法院的判决书判决债务人还款,那么在债务人没有财产的情况下,可以执行担保人的财产。

2、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时,由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为一般保证。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保证人与债务人对债务承担连带责任的(即保证人承担责任不以要先起诉债务人而且债务人确实无力履行债务为前提),为连带责任保证。

3、如果是连带责任保证,按照《民法典》第26条的规定,债权人可以在保证期内直接起诉要求担保人承担债务。

担保人这个角色不是一般人能做的,如果非要做担保人,那么自己一定要规避不必要的风险,这样才能不会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否则如果稍有不慎的话,那么可能债务人的欠款都需要自己来偿还,到那个时候就后悔莫及了。

结语

担保人在无力偿还债务时,法院不会处理,但如果有部分还款能力却拒不执行判决,法院可采取强制执行措施。担保人被起诉时,可根据具体案情从担保是否有效、责任承担期限等方面进行辩护。担保责任分为一般保证和连带保证,担保人需根据合同约定和债务履行情况承担责任。担保人无力偿还债务财产可被法院冻结,若债务人无财产,可执行担保人的财产。作为担保人,需规避风险,避免承担不必要的损失。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六章 强制措施 第七十条 保证人应当履行以下义务:

(一)监督被保证人遵守本法第七十一条的规定;

(二)发现被保证人可能发生或者已经发生违反本法第七十一条规定的行为的,应当及时向执行机关报告。

被保证人有违反本法第七十一条规定的行为,保证人未履行保证义务的,对保证人处以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020修订):第五章 对重新犯罪的预防 第五十二条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对于无固定住所、无法提供保证人的未成年人适用取保候审的,应当指定合适成年人作为保证人,必要时可以安排取保候审的未成年人接受社会观护。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四、质证:第六十五条 人民法院应当在询问前责令当事人签署保证书并宣读保证书的内容。

保证书应当载明保证据实陈述,绝无隐瞒、歪曲、增减,如有虚假陈述应当接受处罚等内容。当事人应当在保证书上签名、捺印。

当事人有正当理由不能宣读保证书的,由书记员宣读并进行说明。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