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知道1 知道21 知道41 知道61 知道81 知道101 知道121 知道141 知道161 知道181 知道201 知道221 知道241 知道261 知道281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如果刑事案件,法院判决了,家属不知道,该怎么查询
2023-10-10 10:31:18 责编:小OO
文档

家属知道法院判刑的途径:通过参与庭审、旁听案情,及时跟进审理流程。判决书会送达与当事人共同居住的家属。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一审案件应公开进行,但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或商业秘密,可不公开审理。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应当当庭宣布理由。判决宣告一律公开进行,当庭宣告的应在五日内送达当事人和检察院,定期宣告的应立即送达。判决书还应同时送达辩护人、诉讼代理人。

法律分析

家属知道法院判刑的途径:法院的审理和宣判一般都是公开进行的,家属可以通过参与庭审,旁听案情,及时跟进案件审理流程

人民法院宣判后会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与当事人共同居住生活的家属可以得知案件判决结果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公开进行

但是有关国家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

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应当当庭宣布不公开审理的理由

第二百零二条规定,宣告判决,一律公开进行

当庭宣告判决的,应当在五日以内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定期宣告判决的,应当在宣告后立即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

判决书应当同时送达辩护人、诉讼代理人

法律依据: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八条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公开进行

但是有关国家秘密或者个人隐私的案件,不公开审理;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

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应当当庭宣布不公开审理的理由

第二百零二条宣告判决,一律公开进行

当庭宣告判决的,应当在五日以内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定期宣告判决的,应当在宣告后立即将判决书送达当事人和提起公诉的人民检察院

判决书应当同时送达辩护人、诉讼代理人

结语

法院审判和宣判一般都是公开进行的,家属可以通过参与庭审、旁听案情来了解案件的审理流程。判决书会送达当事人,家属也可以得知案件的判决结果。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一审案件应当公开进行,但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或商业秘密的案件可以不公开审理。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应当当庭宣布理由。判决宣告一律公开进行,无论当庭宣告还是定期宣告,判决书都会送达当事人和检察院。同时,判决书也会送达辩护人和诉讼代理人。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一章 任务和基本原则 第三条 对刑事案件的侦查、拘留、执行逮捕、预审,由公安机关负责。检察、批准逮捕、检察机关直接受理的案件的侦查、提起公诉,由人民检察院负责。审判由人民法院负责。除法律特别规定的以外,其他任何机关、团体和个人都无权行使这些权力。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进行刑事诉讼,必须严格遵守本法和其他法律的有关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二章 侦查 第十一节 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的案件的侦查 第一百六十四条 人民检察院对直接受理的案件的侦查适用本章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一章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 第二百七十七条 对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应当保障未成年人行使其诉讼权利,保障未成年人得到法律帮助,并由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承办。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