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调养气虚
质:1. 饮 食:气虚体质 的人应该选择 益气养胃的食 物,如鸡肉、 红枣、栗子、 黄豆等,避免 辛辣、油腻食 物。2. 药 膳:可遵医嘱 食用具有补中 益气作用的药 膳,如参枣糯 米饭、黄芪莲 子汤等,但不 可自行服用中 药材。3. 运动:定期进 行适量体育锻 炼,如散步、 瑜伽、健身操 等,不要过度 运动。4. 中药辅助:遵 医嘱服用具有 益气作用的中 药进行调治。小编还为您整理了以下内容,可能对您也有帮助:
中医体质养生建议
当下很多朋友都在关心体质的问题:究竟什么是体质?体质是怎样形成的?如何判断自己的体质?怎样根据自己的体质,来选择适当的 养生 保健方法呢?
一、什么是体质
人是天地万物的一部分,而天地在化生万物的过程中,很少会把阴阳五行之气完全均匀地分配到每一个个体。于是就出现了:有人阴偏不足,有人阳偏有余,有人湿气较盛,有人肺气素亏。凡此种种,每个个体都有着属于自己的一种身体特质,即是体质。
在所有的体质类型中,阴阳平和的体质是最为理想的,但在人群中出现的机会非常少。大部分人,或此有余,或彼不足,体质中都存在着某种“偏”性。正是这种偏性,决定着我们的身体更容易罹患哪方面的病症。
比如气虚体质者,比较容易出现腹泻、腹胀、咳嗽、喘等病症;阴虚体质者,容易出现失眠、焦虑、夜间盗汗等问题。而所谓的体质 养生 ,本质上就是要尽量纠正这种偏性,使其朝着阴阳平衡的方向来改善。
二、体质是怎样形成的
一般来说,体质由先天因素决定,受后天因素影响而成。
比如说,父母的身体都偏于气虚,孩子体质气虚的机会就非常大;父亲体质阳热,而母亲体质气郁,那么孩子的体质或从其父,或从其母。这是先天因素对体质的决定作用。
而后天环境,或饮食习惯等的改变,又可以对体质产生一定影响。如长期居住在阴冷潮湿的环境下,体质会朝着寒湿方向转变;长期嗜食辛辣,容易把体质变得燥热;长期大量饮酒,容易形成湿热体质,等等。
体质是由先天因素决定的,通常很难完全改变。前面望诊一节曾提到的那位患者,舌体中间有一条纵深大裂纹,几乎要将舌体分为两半,此人的体质就是典型的气虚体质。随着治疗的持续进行,此患者的舌体逐渐变小,中间的裂纹也漫漫变浅,裂纹上也渐渐被一层薄薄的舌苔所覆盖;但与普通人相比,他的舌体仍然比较胖大,裂纹仍然比较明显。
三、判断体质的方法
如何辨别体质的方法,实际上,在上面脏腑辨证的内容中已经讲过了。将“气虚证”的名字,换成“气虚体质”,诸如此类,上面给出的辨证百字要诀,就成了辨体质百字要诀,道理是一样的。
不同的是,体质是人身之常,表现出来的“症状”一般不会像疾病状态时那样突出。有类于食物用来充养,因其平和以为常;药物用来治病,秉其偏甚以矫枉。
一般来说,最常见的体质类型分成虚实两大类,与上面辨病性部分相同。虚性体质,主要有气虚、气血两虚、阴虚、阳虚这几种类型。
简单来说,一个人平时说话声音低微,不喜言语,懒于活动,时感疲劳乏力,反复感冒不愈,舌体偏胖大,或见齿痕,即可判定为气虚体质。
眼睛干涩疼痛,视物不清(包括近视和老花眼),失眠多梦,女性月经量少色淡,多为血虚体质;血虚常与气虚并见,即合上面气虚体质的表现,形成气血两虚的体质。
身体瘦小,舌体瘦小,舌红苔少,夜间睡眠时觉热、盗汗等,多属阴虚体质。
平素畏寒喜暖、四肢冰冷、大便不成形、小便色清量多、舌色淡白、津液偏多者,属阳虚体质。
实性体质与虚性体质相比,给人的印象是比较结实。比如同样是体质偏寒,阳虚体质人更容易出现大便溏、小便清长这类虚性症状,实寒性体质者则较少出现。最常见的实性体质包括:寒性、热性、湿性、湿热、气滞、血瘀这几种类型。
大体来说:形寒肢冷、常年不温属寒;面赤舌红,性情急躁易怒属热;身体肥胖、大便黏腻、舌苔腻属湿;胸闷肋胀、叹气连连属气滞;口唇紫暗,舌下络脉青紫属血瘀体质。
四、如何改善体质
改善体质的基本原则就是纠正偏性,力求阴阳平衡。
阳气不足则补益阳气,气滞湿盛则行气化湿。以下无疾根据既往经验,针对上述体质的朋友给出一些改善体质的建议,以供参考:
1. 气虚体质 养生 建议
宜适当的增加运动量(气属阳,阳主动,动则生阳),但不主张剧烈运动(壮火食气)。
忌冷饮及生硬食物,忌大量饮水(伤阳气),忌鲜牛奶(耗阳气),慎肥甘滋腻(不利脾运);宜偏清淡饮食,宜牛羊肉,宜山药、大枣。
常备中药:西洋参、黄芪(可以根据下一讲中药部分内容,适量选用1~10g参或芪,开水冲泡,代茶饮用)。
常备中成药:人参健脾丸、补中益气丸(症状明显时,可根据方剂章内容,选用健脾或益气,晚睡前服用)。
备用经脉:足阳明经、足少阳经、足太阴经之下肢部分(日常保健,可敲打、按揉以上三条经脉,详细位置及机理,请参照第十讲经脉原理)。
2. 气血两虚体质 养生 建议
随着学习、工作压力的增加,电脑前工作时间的延长,手机逐渐演变为新的人体器官,越来越多学生和上班族的体质倾向于这种类型。其原因多在于思虑伤血,血少气耗。这些朋友需要注意:
适当增加运动。动作以自由舒展为宜,如散步、慢跑,不以量取胜,不追求高强度,避免劳累。
避免过度用眼,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忌冷饮及生硬食物;宜偏清淡饮食、甜食,宜牛羊肉、猪肉、鸡蛋。宜山药、大枣、桂圆。
常备中药:党参、黄芪、熟地、当归(开水冲泡代茶饮,或煲汤服均可)。
常备中成药:人参归脾丸(根据症状轻重斟酌用量,晚睡前服)。
备用经脉:足阳明经、足太阴经、足少阳经之下肢部分(用法同气虚体质)。
3. 阴虚体质 养生 建议
宜静坐,每天20~30分钟(静则养阴)。
忌熬夜,晚十一点以前必须睡觉(法于天地,顺乎阴阳)。
忌辛辣食物(易耗伤阴血)。宜酸味、甜味食物(酸甘能化阴)。宜牛肉、猪肉、鸡蛋、奶、豆制品,宜山药、木耳、黑芝麻。
常备中药:熟地、天麻(开水冲泡代茶饮,或煲汤服均可)。
常备中成药:六味地黄丸(根据症状轻重斟酌用量,晚睡前服)。
备用经脉:足太阴经、足少阴经、足少阳经之下肢部分(用法同气虚体质)。
4. 阳虚体质 养生 建议
宜适当增加运动量(动则养阳)。
禁寒冷饮食,忌大量饮水(伤阳气),忌肥甘黏腻(不利脾运)。宜牛羊肉,宜适量辛辣。宜适量饮黄酒、白酒。
常备中药:红参、黄芪,肉桂、干姜。
常备中成药:附子理中丸、桂附地黄丸(可据方剂内容选用,晚睡前服)。
备用经脉:足阳明经、足少阳经、足太阴经之下肢部分。宜腰、腹部艾灸。
5. 寒性体质 养生 建议
宜增加运动量(动则生阳,阳盛则阴消)。
忌冷饮、冷食,忌大量饮水(伤阳气)。宜牛羊肉,宜辛辣,宜白酒。
常备中药:干姜、肉桂。
常备中成药:良附丸、艾附暖宫丸(根据病症,胃痛、痛经时服用)。
备用经脉:足阳明经、足少阳经之下肢部分。
6. 热性体质 养生 建议
增加运动量(令热有去处),如每周三次高强度健身运动。
慎辛辣、羊肉(助热),慎饮酒。宜猪肉、鸭肉、奶,宜水果,宜绿茶。
常备中药:黄连(症状较明显时,可以此药开水冲泡代茶饮)。
常备中成药:牛黄解毒丸、牛黄上清丸(症状明显时,可考虑午饭后服)。
备用经脉:足阳明经之小腿部分。
7. 湿性体质 养生 建议
宜适度增加运动量(动则生阳,阳盛则阴消)。
忌大量饮水,忌寒冷饮食(易伤阳气),忌油腻、黏腻饮食,减少甜食。宜牛羊肉,宜辛辣,宜薏米、杂粮。
常备中药:薏苡仁、茯苓(宜煎汤代茶饮)。
常备中成药:参苓白术丸、二妙丸(湿盛常年腹泻宜前,湿热交错宜后)。
备用经脉:足太阴经、足少阴经、足阳明经之下肢部分。
8. 气滞体质 养生 建议
宜调整心态,增加户外运动,避免独处(解神之闭,行气之郁)。
忌肥甘滋腻(加重气滞),宜食酸、辣。
常备中药:柴胡、香附、白芍(症状较明显时,可用三药各10g,开水冲泡代茶饮)。
常备中成药:逍遥丸、加味逍遥丸(情绪不佳,随即服此,可将不良情绪对身体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备用经脉腧穴:足厥阴之太冲穴、手厥阴之内关穴(各按揉三至五分钟),足少阳经大腿段(可拍打、按揉)。
9. 瘀血体质 养生 建议
宜增加运动量(动则气血流通,瘀血得化)。
忌寒冷饮食(伤阳气)。宜牛羊肉。
常备中药:当归、丹参(偏寒则用当归,偏热则用丹参,开水冲泡代茶饮)。
常备中成药:血府逐瘀胶囊、艾附暖宫丸(气滞血瘀则宜血府逐瘀,寒瘀交错则宜艾附暖宫,随症状轻重服,女性经期忌服)。
备用经脉:足阳明经、足少阳、足少阴经之下肢部分。
当然,无疾此处所列各种体质,只是最常见、最基本的体质类型。实际生活中,还有很多朋友,是兼具以上两种或三种体质,如气虚湿盛、寒瘀体质等,可以将上述建议参合来看,不再一一列举。
中医体质养生建议
当下很多朋友都在关心体质的问题:究竟什么是体质?体质是怎样形成的?如何判断自己的体质?怎样根据自己的体质,来选择适当的 养生 保健方法呢?
一、什么是体质
人是天地万物的一部分,而天地在化生万物的过程中,很少会把阴阳五行之气完全均匀地分配到每一个个体。于是就出现了:有人阴偏不足,有人阳偏有余,有人湿气较盛,有人肺气素亏。凡此种种,每个个体都有着属于自己的一种身体特质,即是体质。
在所有的体质类型中,阴阳平和的体质是最为理想的,但在人群中出现的机会非常少。大部分人,或此有余,或彼不足,体质中都存在着某种“偏”性。正是这种偏性,决定着我们的身体更容易罹患哪方面的病症。
比如气虚体质者,比较容易出现腹泻、腹胀、咳嗽、喘等病症;阴虚体质者,容易出现失眠、焦虑、夜间盗汗等问题。而所谓的体质 养生 ,本质上就是要尽量纠正这种偏性,使其朝着阴阳平衡的方向来改善。
二、体质是怎样形成的
一般来说,体质由先天因素决定,受后天因素影响而成。
比如说,父母的身体都偏于气虚,孩子体质气虚的机会就非常大;父亲体质阳热,而母亲体质气郁,那么孩子的体质或从其父,或从其母。这是先天因素对体质的决定作用。
而后天环境,或饮食习惯等的改变,又可以对体质产生一定影响。如长期居住在阴冷潮湿的环境下,体质会朝着寒湿方向转变;长期嗜食辛辣,容易把体质变得燥热;长期大量饮酒,容易形成湿热体质,等等。
体质是由先天因素决定的,通常很难完全改变。前面望诊一节曾提到的那位患者,舌体中间有一条纵深大裂纹,几乎要将舌体分为两半,此人的体质就是典型的气虚体质。随着治疗的持续进行,此患者的舌体逐渐变小,中间的裂纹也漫漫变浅,裂纹上也渐渐被一层薄薄的舌苔所覆盖;但与普通人相比,他的舌体仍然比较胖大,裂纹仍然比较明显。
三、判断体质的方法
如何辨别体质的方法,实际上,在上面脏腑辨证的内容中已经讲过了。将“气虚证”的名字,换成“气虚体质”,诸如此类,上面给出的辨证百字要诀,就成了辨体质百字要诀,道理是一样的。
不同的是,体质是人身之常,表现出来的“症状”一般不会像疾病状态时那样突出。有类于食物用来充养,因其平和以为常;药物用来治病,秉其偏甚以矫枉。
一般来说,最常见的体质类型分成虚实两大类,与上面辨病性部分相同。虚性体质,主要有气虚、气血两虚、阴虚、阳虚这几种类型。
简单来说,一个人平时说话声音低微,不喜言语,懒于活动,时感疲劳乏力,反复感冒不愈,舌体偏胖大,或见齿痕,即可判定为气虚体质。
眼睛干涩疼痛,视物不清(包括近视和老花眼),失眠多梦,女性月经量少色淡,多为血虚体质;血虚常与气虚并见,即合上面气虚体质的表现,形成气血两虚的体质。
身体瘦小,舌体瘦小,舌红苔少,夜间睡眠时觉热、盗汗等,多属阴虚体质。
平素畏寒喜暖、四肢冰冷、大便不成形、小便色清量多、舌色淡白、津液偏多者,属阳虚体质。
实性体质与虚性体质相比,给人的印象是比较结实。比如同样是体质偏寒,阳虚体质人更容易出现大便溏、小便清长这类虚性症状,实寒性体质者则较少出现。最常见的实性体质包括:寒性、热性、湿性、湿热、气滞、血瘀这几种类型。
大体来说:形寒肢冷、常年不温属寒;面赤舌红,性情急躁易怒属热;身体肥胖、大便黏腻、舌苔腻属湿;胸闷肋胀、叹气连连属气滞;口唇紫暗,舌下络脉青紫属血瘀体质。
四、如何改善体质
改善体质的基本原则就是纠正偏性,力求阴阳平衡。
阳气不足则补益阳气,气滞湿盛则行气化湿。以下无疾根据既往经验,针对上述体质的朋友给出一些改善体质的建议,以供参考:
1. 气虚体质 养生 建议
宜适当的增加运动量(气属阳,阳主动,动则生阳),但不主张剧烈运动(壮火食气)。
忌冷饮及生硬食物,忌大量饮水(伤阳气),忌鲜牛奶(耗阳气),慎肥甘滋腻(不利脾运);宜偏清淡饮食,宜牛羊肉,宜山药、大枣。
常备中药:西洋参、黄芪(可以根据下一讲中药部分内容,适量选用1~10g参或芪,开水冲泡,代茶饮用)。
常备中成药:人参健脾丸、补中益气丸(症状明显时,可根据方剂章内容,选用健脾或益气,晚睡前服用)。
备用经脉:足阳明经、足少阳经、足太阴经之下肢部分(日常保健,可敲打、按揉以上三条经脉,详细位置及机理,请参照第十讲经脉原理)。
2. 气血两虚体质 养生 建议
随着学习、工作压力的增加,电脑前工作时间的延长,手机逐渐演变为新的人体器官,越来越多学生和上班族的体质倾向于这种类型。其原因多在于思虑伤血,血少气耗。这些朋友需要注意:
适当增加运动。动作以自由舒展为宜,如散步、慢跑,不以量取胜,不追求高强度,避免劳累。
避免过度用眼,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忌冷饮及生硬食物;宜偏清淡饮食、甜食,宜牛羊肉、猪肉、鸡蛋。宜山药、大枣、桂圆。
常备中药:党参、黄芪、熟地、当归(开水冲泡代茶饮,或煲汤服均可)。
常备中成药:人参归脾丸(根据症状轻重斟酌用量,晚睡前服)。
备用经脉:足阳明经、足太阴经、足少阳经之下肢部分(用法同气虚体质)。
3. 阴虚体质 养生 建议
宜静坐,每天20~30分钟(静则养阴)。
忌熬夜,晚十一点以前必须睡觉(法于天地,顺乎阴阳)。
忌辛辣食物(易耗伤阴血)。宜酸味、甜味食物(酸甘能化阴)。宜牛肉、猪肉、鸡蛋、奶、豆制品,宜山药、木耳、黑芝麻。
常备中药:熟地、天麻(开水冲泡代茶饮,或煲汤服均可)。
常备中成药:六味地黄丸(根据症状轻重斟酌用量,晚睡前服)。
备用经脉:足太阴经、足少阴经、足少阳经之下肢部分(用法同气虚体质)。
4. 阳虚体质 养生 建议
宜适当增加运动量(动则养阳)。
禁寒冷饮食,忌大量饮水(伤阳气),忌肥甘黏腻(不利脾运)。宜牛羊肉,宜适量辛辣。宜适量饮黄酒、白酒。
常备中药:红参、黄芪,肉桂、干姜。
常备中成药:附子理中丸、桂附地黄丸(可据方剂内容选用,晚睡前服)。
备用经脉:足阳明经、足少阳经、足太阴经之下肢部分。宜腰、腹部艾灸。
5. 寒性体质 养生 建议
宜增加运动量(动则生阳,阳盛则阴消)。
忌冷饮、冷食,忌大量饮水(伤阳气)。宜牛羊肉,宜辛辣,宜白酒。
常备中药:干姜、肉桂。
常备中成药:良附丸、艾附暖宫丸(根据病症,胃痛、痛经时服用)。
备用经脉:足阳明经、足少阳经之下肢部分。
6. 热性体质 养生 建议
增加运动量(令热有去处),如每周三次高强度健身运动。
慎辛辣、羊肉(助热),慎饮酒。宜猪肉、鸭肉、奶,宜水果,宜绿茶。
常备中药:黄连(症状较明显时,可以此药开水冲泡代茶饮)。
常备中成药:牛黄解毒丸、牛黄上清丸(症状明显时,可考虑午饭后服)。
备用经脉:足阳明经之小腿部分。
7. 湿性体质 养生 建议
宜适度增加运动量(动则生阳,阳盛则阴消)。
忌大量饮水,忌寒冷饮食(易伤阳气),忌油腻、黏腻饮食,减少甜食。宜牛羊肉,宜辛辣,宜薏米、杂粮。
常备中药:薏苡仁、茯苓(宜煎汤代茶饮)。
常备中成药:参苓白术丸、二妙丸(湿盛常年腹泻宜前,湿热交错宜后)。
备用经脉:足太阴经、足少阴经、足阳明经之下肢部分。
8. 气滞体质 养生 建议
宜调整心态,增加户外运动,避免独处(解神之闭,行气之郁)。
忌肥甘滋腻(加重气滞),宜食酸、辣。
常备中药:柴胡、香附、白芍(症状较明显时,可用三药各10g,开水冲泡代茶饮)。
常备中成药:逍遥丸、加味逍遥丸(情绪不佳,随即服此,可将不良情绪对身体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程度)。
备用经脉腧穴:足厥阴之太冲穴、手厥阴之内关穴(各按揉三至五分钟),足少阳经大腿段(可拍打、按揉)。
9. 瘀血体质 养生 建议
宜增加运动量(动则气血流通,瘀血得化)。
忌寒冷饮食(伤阳气)。宜牛羊肉。
常备中药:当归、丹参(偏寒则用当归,偏热则用丹参,开水冲泡代茶饮)。
常备中成药:血府逐瘀胶囊、艾附暖宫丸(气滞血瘀则宜血府逐瘀,寒瘀交错则宜艾附暖宫,随症状轻重服,女性经期忌服)。
备用经脉:足阳明经、足少阳、足少阴经之下肢部分。
当然,无疾此处所列各种体质,只是最常见、最基本的体质类型。实际生活中,还有很多朋友,是兼具以上两种或三种体质,如气虚湿盛、寒瘀体质等,可以将上述建议参合来看,不再一一列举。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