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果登记购房人反悔,事实购房人若不能证明双方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和支付购房款的事实,要想取得房屋产权或收回购房款都很困难;
(二)如果登记购房人有对外债务,债权人可以要求法院查封并拍卖该房产;
(三)如果名义产权人意外死亡,该房屋可能会因为继承关系而被其他人继承;
(四)如果银行最后查实实际购房人与借款人不是同一个人,银行也可以依据贷款合同的有关规定,要求提前解除贷款合同。
一、如何防范借名购房法律风险
(一)借名买房风险大,建议慎用
我国实行不动产物权取得实行登记公示制度,除法律另有规定以外,未经过依法登记,不能取得不动产物权,这些规定对于实际出资人存在巨大的法律风险。
若借名人反悔诉诸于法律,实际出资人面临着房财两空的不利结局。
建议大家事先协议约定避免法律风险。
(二)选好借用之名
借名买房并非绝对不可,但一定要有事先防范其法律风险的意识。顾名思义,借名买房,先有借名再有买房,那么先要选好借用之名,比如:母亲、亲戚、朋友等亲近之人,这样可大大降低其法律风险。
(三)签订好借名协议
选好借用之名,建议先不用急于买房,事实购房人与名义购房人必须要签订一份借名协议,把双方的权利义务明确在书面上,就可能降低法律风险的发生,即使发生也不会令自己陷入非常被动的境地。
(四)发生争议及时找专业人士
借名买房双方一旦发生争议纠纷,因法律关系较为复杂,建议您及时找专业人员咨询:争议方在纠纷中的地位及如何解决;若发生诉讼,如何组织证据材料以证明已方观点等专业问题。
二、借名购房之房屋所有权应如何归属
国家调控政策的加力和银行高利贷条件的紧缩,均对房产交易构成了一定的影响。面对种种限购政策及限贷规定,当事人为了达成交易目的,往往以借用他人名义购买房屋的方式获得购房资格和贷款资格。
但随着房屋价格持续上涨,在购买房屋后,实际出资人与名义购房人往往就房屋归属产生纠纷,引发诉讼。原、被告之间的纠纷即是典型的亲友间由借名购房引发的所有权确认纠纷。
法院在处理此类案件时,并没有仅凭双方当事人在购买房屋前的协议就确认房屋的实际所有权人,而是对相关情况进行了逐一审查,在确定原告的实际出资购买人身份后,才最终认定讼争房屋所有权的归属。
事实上,在目前的司法实践中各地法院普遍采取对购房的实际出资情况、双方关于房屋所有权或实际出资人有无约定等情况进行核实后,将房屋所有权或者合同权利判归实际出资购房人的处理方式。这是以物权有因性作为出发点,充分尊重当事人间的意思自治的情况下适用的处理方式。
但在处理该类型案件时,亦应考虑到如下几方面因素:
(一)在讼争房屋上的他项权存续情况下,须征询他项权人(银行、典当公司等)的意见,在实际购房人同意出资涤除相关权利后,各方面行确认权属。
(二)贷款购房后,首付款出资人拖延、拒不还贷,名义购房人亦参与了部分实际偿还贷款、或借用其名义贷款、购房,亦会给其今后购房、贷款造成不利影响,借名方涉及不当得得等情形可采取释明当事人应另案主张的处理方式,避免使案件法律关系复杂化,给审判工作增加难度。
(三)对讼争房屋是否涉及其他隐名权利人进行审查,如在购买房屋时,出借方及借用方是否已有配偶。如发现其他隐名权利人,应及时通知其参加诉讼或取得其明确的意见。
下载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