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1 视频21 视频41 视频61 视频文章1 视频文章21 视频文章41 视频文章61 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 推荐39 推荐41 推荐43 推荐45 推荐47 推荐49 关键词1 关键词101 关键词201 关键词301 关键词401 关键词501 关键词601 关键词701 关键词801 关键词9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101 关键词1201 关键词1301 关键词1401 关键词1501 关键词1601 关键词1701 关键词1801 关键词1901 视频扩展1 视频扩展6 视频扩展11 视频扩展16 文章1 文章201 文章401 文章601 文章801 文章1001 资讯1 资讯501 资讯1001 资讯1501 标签1 标签501 标签1001 关键词1 关键词501 关键词1001 关键词1501 专题2001 知道1 知道21 知道41 知道61 知道81 知道101 知道121 知道141 知道161 知道181 知道201 知道221 知道241 知道261 知道281
问答文章1 问答文章501 问答文章1001 问答文章1501 问答文章2001 问答文章2501 问答文章3001 问答文章3501 问答文章4001 问答文章4501 问答文章5001 问答文章5501 问答文章6001 问答文章6501 问答文章7001 问答文章7501 问答文章8001 问答文章8501 问答文章9001 问答文章9501
外地人如何在外地申请劳动仲裁?
2024-07-29 19:33:00 责编:小OO
文档

劳动者在外地申请劳动仲裁时,可以委托代理人申请。申请劳动仲裁需向劳动合同履行地或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劳动者可以委托律师代理申请,也可经济困难时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免费法律援助律师。申请劳动仲裁需在一年的仲裁时效期限内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递交书面申请,并提交被申请人副本。

法律分析

人在外地申请劳动仲裁,可以委托代理人申请。申请劳动仲裁必须向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

劳动者委托律师申请仲裁的,属于以下劳动争议案件,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免费法律援助律师:请求确认劳动关系;请求支付劳动报酬;请求工伤赔偿;其他。

申请劳动仲裁,应当在一年的仲裁时效期间内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书面仲裁申请,并按照被申请人人数提交副本。

拓展延伸

外地员工如何在异地申请劳动仲裁程序?

外地员工在异地申请劳动仲裁程序需要按照以下步骤进行。首先,他们应该了解目标地的劳动仲裁机构和相关法律法规。其次,他们需要准备相关证据和文件,包括劳动合同、工资单、通知书等。然后,他们需要填写劳动仲裁申请表格,并提交给目标地的劳动仲裁机构。在申请过程中,外地员工可以寻求法律咨询或雇佣律师提供专业指导。接下来,劳动仲裁机构将安排听证会,并依法进行调解或裁决。最后,外地员工需要遵守劳动仲裁机构的裁决结果,如有必要,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总之,外地员工在异地申请劳动仲裁程序需要了解规定、准备材料、提交申请、参与听证,并遵守裁决结果。

结语

劳动争议仲裁是保障劳动者权益的重要途径。在外地申请劳动仲裁时,可以委托代理人代为申请。劳动者可以委托律师申请仲裁,对于经济困难的情况,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免费法律援助律师。申请劳动仲裁需在一年的仲裁时效期间内向有管辖权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书面申请,并按被申请人人数提交副本。外地员工在异地申请劳动仲裁需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准备相关证据和文件,并填写申请表格,参与听证,并遵守裁决结果。劳动争议仲裁为劳动者提供了公正、有效的解决劳动纠纷的途径。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一条

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负责管辖本区域内发生的劳动争议。

劳动争议由劳动合同履行地或者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双方当事人分别向劳动合同履行地和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的,由劳动合同履行地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管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四条

当事人可以委托代理人参加仲裁活动。委托他人参加仲裁活动,应当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交有委托人签名或者盖章的委托书,委托书应当载明委托事项和权限。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援助法》第三十一条

下列事项的当事人,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代理人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

(一)依法请求国家赔偿;

(二)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或者社会救助;

(三)请求发给抚恤金;

(四)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

(五)请求确认劳动关系或者支付劳动报酬;

(六)请求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七)请求工伤事故、交通事故、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医疗事故人身损害赔偿;

(八)请求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损害赔偿;

(九)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情形。

下载本文
显示全文
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