堰塞体是由火山熔岩流,冰碛物或由地质灾害、地震活动使山体岩石崩塌下来等原因引起山崩滑坡体等堵截山谷,在山谷中形成类似大坝的挡水体。
堰塞湖的堵塞物不是固定永远不变的,它们也会受冲刷、侵蚀、溶解、崩塌等等。一旦堵塞物被破坏,湖水便漫溢而出,倾泻而下,形成洪灾,极其危险。灾区形成的堰塞湖(海子)一旦决口后果严重。伴随次生灾害的不断,堰塞湖(海子)的水位可能会迅速上升,随时可发生重大洪灾。堰塞湖(海子)一旦决口会对下游形成洪峰,破坏性不亚于灾害的破坏力。
堰塞体物质分布及形态明显受失稳岩土运动特征的控制。
岩土失稳呈现分期和不同方向特征,其中Ⅳ区可能最早形成,源自右岸上游侧,受倾下游偏坡外结构面控制,向坡外偏下游滑动,堆积在堰塞体最下游主河槽部位,岩体解体较充分,以斜长角闪片岩为主。
随后形成Ⅰ区,物质源自右岸下游侧,受NW向长大结构面控制,向NE向滑动,越过右岸凹槽上游的铲刮区,堆积在堰塞体最上游,以斜长角闪片岩、花岗片麻岩、蛇纹岩为主,岩性分区明显。
然后形成Ⅱ、Ⅲ区,物质源自右岸边坡后缘,堆积在Ⅰ、Ⅳ区之间的主河槽部位,地表分布厚度2~3 m的原边坡残坡积物,下部以斜长角闪片岩为主,少量花岗片麻岩;最后右岸边坡局部失稳堆积在堰塞体右侧凹槽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