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云:“诸佛如来以大悲心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故知,慈悲心为修行的根本,欲成就无上菩提者,应先发大慈悲心。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是什么意思?「无缘大慈」即诸佛菩萨利益众生是不需要任何外在的条件,虽与众生无缘,但是也发大慈心而救渡...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智光比丘汝谛听,出家菩萨所应作,无缘大慈摄众生,犹如一子皆平等”“然诸众生即是我身。众生与我等无差别。是大菩萨发起如是同体大悲无碍愿已。经一念顷恶风寻止。便得顺风解脱众难。得至宝所获诸珍宝。”
根据查询学佛网得知,“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是佛教中的一句话,意义是:这个慈悲心是建立在清净心、平等心的基础上的,如果我们还有分别心和执着心,纵然有慈悲,也不能叫大慈大悲。《华严经》云:“诸佛如来以大悲心为体故,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故知,慈悲...
对,我佛的确是大慈大悲的,佛经用"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来说明,也只能概括不到万分之一。"无缘大慈",意思是哪怕跟你没有缘分,素不相识,佛都愿意来救度你;"同体大悲",就像和你同一个身体一样真实感受你的痛苦。
‘无缘大慈’用儒家的话来说就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也就是《礼运大同篇》所说的‘不独亲其亲、子其子。’的意思。(二)同体大悲:同体大悲就是一种人饥己饥、人溺己溺的精神,把宇宙间一切众生看成人我一体,休戚与共、骨肉相连。儒家所说的:‘海内存知己,天涯...
仁爱之德,佛教有“慈仁”,同情之德,佛教有“悲愍”。三、大慈大悲佛教有三种慈悲,众生缘慈悲、法缘慈悲、无缘慈悲。以众生为缘,以众生之实有为缘,而生起的慈悲,为众生慈悲。众生包括求乐众生、有苦众生、有喜众生、烦恼众生等。观有情众生而起慈心则为众生缘慈观,观有情众生而起悲心则为众生缘悲。法...
总之,菩萨因其大悲现身于十方,观众生之机而化度。广说诸法,分身百类,不是专用一法一门,所以叫“普门”。普门有十种:1、慈悲普门:慈悲是佛法中的重要法门,菩萨以一念慈悲心,济度一切众生,不分人我彼此,智愚贤不肖。以众生之苦为苦,众生之乐为乐,绝没有怨亲之分,此种慈悲就是所谓“无缘大慈,同体大悲”...
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比为人民服务意更深一层。“无缘大悲”是观世音菩萨所发的大愿,就是说与观世音菩萨没有缘分的众生,对观世音菩萨来说,这无缘之缘就是一种缘分,所以,观世音菩萨也要度他们。这样的发心就叫“无缘大悲”。 佛度有缘人,积极地去向社会去奉献自己,这是佛家的真精神!
系无学(阿罗汉)之二乘及初地以上菩萨之慈悲,又称中悲。(三)无缘慈悲,为远离差别之见解,无分别心而起的平等绝对之慈悲,此系佛独具之大悲,非凡夫、二乘等所能起,故特称为大慈大悲(梵maha^ -maitri^-maha^-karun!a^ )、大慈悲。以上三种慈悲,并称为三缘慈悲、三种缘慈,或三慈。[菩萨地持经卷七、十...
无缘大慈,就是见众生贪嗔痴迷执,生无穷烦恼时,要作慈父般地关怀及严格教育, 而同体大悲就要如母爱般关爱众生视如己出,可见大悲意即大爱,时时处处,一切平等, 不分你我亲疏,「譬如父母见子遇患,心生苦恼,愍之愁毒,初无舍离;菩萨摩诃萨住是地中亦复如是,见诸众生为烦恼病之所缠切,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