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高温天气影响,全国,乃至全世界均出现了河流断流,干旱见底的情况。随着水位的持续降低,越来越多被淹没在河流之下的遗迹得以重见天日。
作为我国第一大淡水湖的鄱阳湖,也因为严重的干旱,接连几次进入大众视野,登上热门。前几日河床变草原就吸引到了许多周边居民前往打卡散步游玩。27 日,又有一处遗迹显露出来。
在鄱阳湖都昌县多宝乡水域,严重干旱导致湖区水位持续 " 缩水 ",湖床上风卷黄沙的场景,仿佛令人感到置身沙漠之中,水底明代石桥露出 " 庐山真面目 "。石桥长 2930 米,桥面石材都是花岗岩,每个桥墩由 10 根左右的松木构成,桥面宽约 1 米,有 1100 多孔,所以得名 " 千眼桥 ",自古就是都昌、星子两县沿湖民众便捷往来的要道,被誉为全国最长的湖中石桥,吸引了不少的游客和越野爱好者前来打卡游玩。
古桥的显露,引发了网友们的好奇。有网友纳闷,“古代怎么在水底建桥墩呢?”有人分析,千眼桥应该原来在水位之上,应该是上游水土流失,湖底有沉积物一直在抬高,所以水位跟着也抬高了,慢慢就浸没了千眼桥。“这淤泥得多厚了,是否应该清理一下呢?”“有古代的东西漏出来了,难道没人下去寻宝吗?拿个金属探测仪试试看,保不准有古董文物啥的。”
据当地水文局工作人员介绍,在7月份的时候,鄱阳湖水位与去年同期相比尚无明显下降,但进入枯水季水退得很快,每年十二月、一月、二月水位低,跌破10米,千眼桥就会露出。
声明:本文由用户 yanhanxiao 上传分享,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