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知识与能力》考前模拟试题有哪些呢?不知道的小伙伴来看看小编今天的分享吧!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活动与其他社会活动最根本的区别在于()
A.是否有目的地培养人B.是否促进人的发展
C.是否促进社会发展D.是否具有组织性和系统性
【答案】A【解析】教育是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
2、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宋代朱熹对“悱”的解释是()
A.心求通而未得之意
B.达其辞
C.口欲言而未能之貌
D.开其意
【答案】C【解析】宋代理学家朱熹对这句话的解释是:“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也;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也;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
3、校风是学校中()的统一体。
A.物质文化、环境文化、精神文化
B.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C.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
D.环境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
【答案】B【解析】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的统一体,是经过长期实践形成的。
4、“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体现了()的观点。
A.内发论
B.外铄论
C.辐合论
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答案】A【解析】题干描述的是典型的内发论的观点。
5、人的发展总是受到社会的制约,这意味着()
A.教育要坚持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
B.教育要充分考虑社会发展的需要
C.教育目的的确定不应从个人出发
D.教育要为社会生活做准备
【答案】B【解析】略。
6、()明确以学龄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作为划分学校教育阶段的依据。
A.壬寅学制
B.壬戌学制
C.癸卯学制
D.戊辰学制
【答案】B【解析】“壬戌学制”明确以学龄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作为划分学校教育阶段的依据,这在我国现代学制史上是第一次。
7、教学的根本目的是()
A.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B.传授知识
C.发展智力
D.陶冶情操
【答案】A【解析】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教学的根本目的。
8、主张课程的内容和组织应以儿童的兴趣或需要为基础,鼓励学生“做中学”,通过手脑并用以获得直接经验。这反映的课程类型是( )
A.学科课程
B.活动课程
C.分科课程
D.综合课程
B【解析】题干描述的是活动课程的内涵。
9、( )是指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社会结合方式。
A.教学模式
B.教学组织形式
C.教学方法
D.教学原则
【答案】B【解析】题干描述的是教学组织形式的概念。
10、最早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是著名教育家( )
A.埃拉斯莫斯
B.夸美纽斯
C.罗杰斯
D.布鲁纳
【答案】A【解析】略。
11、新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课程结构由( )三个层次构成。
A.学习领域、课表、模块
B.学习领域、科目、模块
C.学习领域、科目、课表
D.课表、科目、模块
【答案】B【解析】略。
12、智力的核心成分是( )
A.创造能力
B.思维力
C.观察力
D.记忆力
【答案】B【解析】智力也即智能,是使人能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它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想象力和思维力等成分,并以思维力为核心。
13、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婴儿绕行茶几以取得其后面的玩具,不再仅从茶几下爬过。这时的婴儿处于( )
A.感知运动阶段
B.思维准备阶段
C.思维阶段
D.抽象思维阶段
【答案】A【解析】问题解决能力开始得到发展是处于感知运动阶段的儿童的思维特征之一。
14、在托尔曼的迷宫实验中,小白鼠在没有获得强化之前,学习已经存在,只不过未表现出来,也就是在未受奖励的学习期间,认知结构已经发生了变化。这种现象称为( )
A.操作性行为
B.辨别学习
C.潜伏学习
D.获得
【答案】C【解析】潜伏学习是指动物在没有强化的条件下学习也会发生,只不过结果不太明显,是“潜伏”的。一旦受到强化,具备了操作的动机,这种结果才通过操作而明显表现出来。
15、把圆周率“3.1415926535……”编成顺口溜“山巅一寺一壶酒,尔乐苦煞吾……”运用的是记忆术中的( )
A.位置记忆法
B.简缩和编歌诀
C.谐音联想法
D.视觉联想法
【答案】C【解析】谐音联想法是通过谐音线索,运用视觉表象,假借意义进行人为联想。
16、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两个学习情境中产生迁移的实质是理解( )
A.共同的表征
B.共同的知识
C.共同的关系
D.共同的经验
【答案】C【解析】格式塔心理学家提出关系转换说,认为迁移是学习者突然发现两个学习经验之间关系的结果。
17、布鲁纳认为,学生学习的最好方法是( )
A.机械学习
B.发现学习
C.接受学习
D.观察学习
【答案】B【解析】布鲁纳认为,发现是教育儿童的主要手段,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的最好方法是发现学习。
18.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理论认为,人格结构中最基本的层次是( )
A.本我
B.自我
C.超我
D.潜意识
【答案】A【解析】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组成的。人格结构中最基本的层次是本我。
19.根据福勒和布朗的教师成长阶段论,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要精力总是集中在对学生成绩的关注上。据此,这位教师的成长可能处在( )阶段。
A.关注生存
B.关注情境
C.关注学生
D.关注自我感受
【答案】B【解析】处于关注情境阶段的教师把关注的焦点投向了提高学生的成绩,主要关心的是如何教好每一堂课,以及班级大小、时间压力和备课材料是否充分等与教学情境有关的问题,如“内容是否充分得当”“如何呈现教学信息”“如何掌握教学时间”等。
20.良好的教材结构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从而促进学习迁移。这是( )的观点。
A.桑代克
B.安德森
C.贾德
D.奥苏伯尔
【答案】D【解析】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认知结构是从教材的知识结构中转化而来的,好的教材结构能够简化知识、促进知识的良好组织、促进更好的迁移。
21.群体对每个成员的吸引力,就是( )
A.群体凝聚力
B.课堂气氛
C.群体规范
D.学校人际关系
【答案】A【解析】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对成员的吸引力和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力。
二、辨析题
22.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或免费义务教育。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义务教育是指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的,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义务教育又称强迫教育或免费义务教育。
23.德育方法是实现德育任务,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关键因素。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德育方法是为达到德育目的,在德育过程中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和。它包括教育者的施教传道方式和受教育者的受教修养方式。它是实现德育任务,提高德育实效性的关键因素。
24.一个概念的内涵越丰富,信息量越大,它所能包含的外延就越大。
这种说法是不正确的。每一个概念都包括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其中,内涵代表概念能够反映的事物的本质特征。内涵和外延是相互关联的。一个概念的内涵越丰富,信息量越大,反而所能包含的外延就越少。反之,一个概念的内涵越抽象越概括,其所拥有的外延也就越丰富。
25.教师威信实质上反映了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
这种说法是正确的。教师威信是指由教师的资历、声望、才能和品德等因素决定的,教师个人或群体在学生或社会中的影响力。教师威信实质上反映了一种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师成功地扮演教育者角色、顺利完成教育使命的重要条件。
三、简答题
26.简述教学的意义。
(1)教学是传播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是社会经验的再生产、适应并促进社会发展的有力手段。
(2)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是培养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
(3)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教学的地位)。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教学为主,全面安排”的原则。
27.简述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
(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
(2)课程性质和特点;
(3)每节课的重点、难点;
(4)学生年龄特征;
(5)教学时间、设备、条件;
(6)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此外,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还受教学手段、教学环境等因素的制约,这就要求我们要全面、具体、综合地考虑各种相关因素,进行权衡取舍。
28.简述维持课堂纪律的策略。
(1)建立有效的课堂规则;
(2)合理组织课堂教学;
(3)树立教师权威;
(4)做好课堂监控;
(5)培养学生的自律品质。
29.简述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性格。
(1)加强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
(2)及时强化学生的积极行为;
(3)充分利用榜样人物的示范作用;
(4)利用集体的教育力量;
(5)提供实际锻炼的机会;
(6)及时进行个别指导;
(7)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四、材料分析题
30.高一(2)班的语文自习课上,几个同学在议论“男同学留长发好不好看”,王老师听见了,感兴趣地问:“你们讨论了那么长时间,结论呢?”他们都摇摇头。看着几个不肯剃掉长发的男同学,长发被高领毛衣拱起,翘得像要下蛋的母鸡尾巴,王老师忽然问道:“想听听我的意见吗?”
这下,这几个同学可来精神了。“要听就大家一起听!”王老师面对全班同学大声说。当其他同学弄明白王老师要讲什么时,也都放下手中的书准备认真听。陈刚同学还大声喊道:“我们要听真话!”他的话外音王老师是明白的。
“大家知道吗?最有权威回答这个问题的是什么人?是女同学。因为男同学留长发是给女同学看的。”王老师的话音刚落,全班都哄笑了起来,许多男同学都低下了头,几个留长发的同学尴尬地红了脸,厚脸皮的陈刚也只是笑,他的嘴巴可老实多了。“我想女同学是不会公开回答这个问题的,”王老师接着说,“但根据报道,女同学普遍觉得男同学留长发显得很邋遢,不精神,缺乏青春活力。”
通过这次谈话,渐渐地,班上留长发的男同学越来越少了。
王老师的做法符合哪几条德育原则?
(1)材料中王老师的做法符合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原则是教育者在德育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差异以及品德发展现状,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措施,加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材料中的老师面对学生留长发事件没有进行一味地批评教育,而是根据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对其爱美的错误行为进行教育,这样的教育才能够收到好的效果。
(2)材料中王老师的做法符合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原则是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要善于组织和教育学生热爱集体,并依靠集体教育每个学生,同时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教育,来促进集体的形成和发展,从而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材料中老师对于个别男同学留长发的事情,不是针对其个人进行教育,而是将其置于集体之中,“要听大家一起听”充分体现了这一原则。
(3)材料中王老师的做法符合疏导原则。疏导原则是指进行德育时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入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材料中老师并没有采取批评教育的方式,不是以权压人,而是以理服人,讲明道理,疏通思想,让留长发的男同学自己发现错误所在,从而改变自己留长发的不良习惯。
以上就是小编今天的分享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声明:本文由用户 liyushu 上传分享,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