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的来源有采诗说、献诗说、删诗说三种说法。1、采诗说:这是古代的一种观点,认为周代设有负责掌管音乐的机构,这些机构奉命去民间收集民歌,并将其编定成册,其中《国风》中的大部分诗歌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得来的,汉代人进一步阐释,认为采诗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民情,以便统治者更好地治理国家。2、献诗...
关于《诗经》来源的三种说法:1、献诗:周代公卿列士献诗、陈诗,以颂美或讽谏,献诗的对象是周天子,“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国语·周语》)。颂美类,《周颂·昊天有成命》:成王不敢康,夙夜基命宥密!于缉熙!单厥心。(周成王不敢安逸,日夜谋划出政教以安民。啊,好光明,尽了...
关于《诗经》的来源,有三种主要的说法:首先,是“献诗”的说法。这种观点认为,《诗经》中的诗歌是由周代的公卿列士献给天子的,目的是为了颂扬或讽谏。根据《国语·周室链语》,天子会听取这些诗歌,以了解政务和民心。“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例如,《周颂·昊天有成命》中,周成王表达了...
《诗经》来源的三种说法:1、采诗说;采诗就是古代负责掌管音乐的机构奉命去民间收集民歌,后编定成册,其中《国风》大部分是这样来的。2、献诗说;献诗说是各地的小诸侯献诗歌颂天子的功德,写诗进献于天子。3、删诗说。删诗说是孔子后对《诗经》进行修订终成现在的《诗经》。
《诗经》来源于“四始六义”,“四始”指《风》、《大雅》、《小雅》、《颂》的四篇列首位的诗。“六义”则指“风、雅、颂,赋、比、兴”。《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11篇,其中6篇为笙诗,即只有标题,...
魏晋以后直到现在,通行的《诗经》即为“毛诗”。四家诗均在注释中力图宣扬儒家思想,但对诗之解释大同小异。三家诗均为今文诗学,即用当时通行的隶录,而没有先秦的古文旧本的诗学。秦火之后,许多典籍尤其是儒家典籍失传,《诗经》以其口耳相传、易于记诵的特点,得以保存,在汉代流传甚广,...
关于《诗经》的来源有三种说法:采诗说,献诗说,删诗说。采诗就是古代负责掌管音乐的机构奉命去民间收集民歌,后编定成册,其中《国风》大部分是这样来的,献诗说是各地的小诸侯献诗歌颂天子的功德,删诗是孔子后对《诗经》进行修订终成现在的《诗经》。更详细的你可以看《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册 ...
名称由来 《诗经》约成书于春秋中期,起初叫做《诗》,孔子曾多次提及此称,如:“《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司马迁记载的也是这一名称,如:“《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因为后来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