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初春之夜,即将离开中国的前夕,享有盛誉的非洲裔英国作家、2021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阿卜杜勒拉扎克·古尔纳,罕见地踏入了一间网络直播室。这场持续一个半小时的直播盛宴,不仅让古尔纳的作品集在短时间内售出惊人的2.2万套,总数超越11万册,这一数字竟是他作品在中国市场上两年销售的总和。无独有偶,另一部作品《额尔古纳河右岸》,在一位知名主播的推荐下,直播间内销量暴增至150万册,全渠道累积销量更是跃升至500万册,相比之下,该书此前18年的销量仅为60万册左右。
这一系列事件,无疑彰显了电商平台在图书销售领域的强大驱动力。从早期的淘宝、当当、京东等传统电商巨头,到如今短视频平台的异军突起,图书销售的战场正日益多元化。然而,在这看似繁荣的景象背后,隐藏着出版业与电商平台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博弈。
随着电商平台的促销力度不断加大,“价格战”成为常态,甚至形成了“无巨折不出货”的行业风气。这种趋势,无疑对出版社的盈利能力构成了严峻挑战。为此,包括多家知名出版社在内的多家出版单位,纷纷发表声明,拒绝参与电商平台的全品种图书大促销活动,尤其是那些要求图书以2-3折销售的活动。
电商低价售书,究竟伤害了谁?这并非新问题,而是出版业与电商平台之间长期存在的矛盾。出版社之所以坚决抵制低价促销,原因在于图书销售的特殊性。据业内人士透露,一本书的定价需覆盖作者稿酬、印刷成本、管理费等硬性支出,通常这些费用就占据了定价的三成以上。加之图书出版周期长、流程复杂,想要实现盈利,图书售价需维持在定价的一定比例之上。而电商平台的低价促销,往往远低于这一比例,导致出版社面临巨大亏损。
更令出版社头疼的是,图书滞销现象普遍存在。据数据显示,近年来有大量图书的年销量不足10本,近半数的图书积压在仓库中难以消化。在这样的背景下,电商平台的低价促销虽能带来短暂的销量增长,但长期来看却加剧了出版业的困境。
回顾过去,出版社与电商平台之间也曾有过一段“蜜月期”。出版社借助电商平台的流量优势提升销量,而电商平台则通过低价书吸引用户。然而,随着电商平台的快速发展和议价权的提升,这种平衡逐渐被打破。出版社为了获取流量不得不妥协于更低的利润要求,而电商平台则利用价格优势不断扩大市场份额。
面对当前的困境,出版社与电商平台都在寻求新的出路。如何在保证销量的同时维护利润空间?如何建立更加公平合理的合作关系?这些问题亟待双方共同探讨和解决。毕竟,电商平台依然是图书销售的重要渠道之一,而出版社也离不开电商平台的流量支持。因此,寻找利润与销量的平衡点成为双方共同的目标和追求。
声明:本文由用户 huangyirong 上传分享,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