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多选题】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即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还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
A.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B.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
C.社会意识各种形式各自具有其历史继承性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答案】D
【正解分析】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反作用,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D正确。任何社会意识都不会凭空出现,都是适应一定社会物质生活发展的要求而产生的,因而它必然具有满足这些需求的功能和价值,在一定条件下会转化为物质力量并作用于社会存在,影响历史的发展。
【错解分析】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还表现在:①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②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ABC也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具体表现,但不是最突出的表现。ABC错误。
2、【多选题】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很早以前,人们就在平原、高原、山地、河谷、海域等广阔的地理空间发展出农耕、渔猎、游牧等不同经济形态,进而形成具有明显地域差别的文化。高铁、互联网等虽然极大消除了不同地域空间之间的界限,加速地域文化的同质性转化,但地域文化并没有消失,还在持续对当代社会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表明
A.社会经济状况决定文化发展形态
B.自然地理空间影响文化的外在特征
C.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D.不同形态文化的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
【答案】ABD
【解析】“社会经济状况”属于社会存在,“文化”是社会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因此,文化是一定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反映,随着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社会经济状况不同,文化也具有不同的发展形态。A正确。文化总是存在于一定的自然地理环境之中,平原、高原、山地、河谷、海域等对其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显示出一定的自然地理空间特征,历史上形成的农耕文化、渔猎文化、游牧文化等不同形态的文化就是这种影响的表现。B正确。“文化”属于社会意识范畴,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相对独立性,因此,不同形态的地域文化都有自己特色,有自己的发展道路和规律,具有相对独立性。D正确。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物质生产方式,文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总是建立在一定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基础之上,依赖于社会生产力发展,因此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是决定性作用,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C错误。
3、【多选题】2011年4月,耶鲁大学出版了《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一书,书中列举了当前西方社会10个典型的歪曲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其中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将世间万物都归结于经济因素,艺术、宗教、政治、法律、道德等都被简单地视为经济的反映,对人类历史错综复杂的本质视而不见,而试图建立一种非黑即白的单一历史观。上述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思想的严重歪曲,其表现为
A.把社会历史发展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歪曲为单一因素决定论
B.把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相互作用歪曲为机械的单向作用
C.把经济作为社会的“基础”所具有的归根到底的决定作用歪曲为唯一决定作用
D.把意识形态对社会历史始终具有的积极能动作用歪曲为消极被动作用
【答案】ABC
【解析】马克思主义认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辩证统一的。二者的矛盾在实际运行中是极为复杂的:①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我们不能把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看成是“单向”的作用,否定上层建筑的反作用。B正确。②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并决定着整个社会形态及其发展,但同时不否认其他因素的影响作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社会发展的基本矛盾和根本动力;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的阶级斗争、革命、改革和科学技术,则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我们不能把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看成是“唯一”的作用因素或历史动力,否定其他社会因素的历史动力作用。AC正确。意识形态对社会形态有时起积极推动作用,有时起消极被动作用。D也是错误观点,但与ABC不同。ABC前半部分都是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观点,后半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观点的歪曲;而D前半部分就是错误的,不符合马克思主义观点的,因此不是对马克思主义观点歪曲的表现。
4、【多选题】社会形态的更替具有客观性和必然性,但这并不否定人们历史活动的能动性,并不排斥人们在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于某种社会形态的历史选择性。人们历史活动的能动性和选择性主要体现在
A.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为人们的历史选择提供了基础、范围和可能性空间
B.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是主体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
C.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归根结底是人民群众的选择性
D.社会发展的客观过程由每一个参与历史活动的个人的主观意志所决定
【答案】ABC
【解析】社会形态更替是客观必然性和人们的历史选择性相统一的过程。社会形态更替的客观必然性主要是指社会形态依次更替的过程和规律是客观的,其发展的基本趋势是确定不移的。规律的客观性并不排斥人们在遵循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于某种社会形态的历史选择性。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包含三层意思:第一,社会发展的客观必然性造成了一定历史阶段社会发展的基本趋势,为人们的历史选择提供了基础、范围和可能性空间。第二,社会形态更替的过程也是一个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相统一的过程。第三,人们的历史选择性,归根到底是人民群众的选择性。ABC正确。社会发展的过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D错误。
5、马克思指出,判断一个变革时代不能以该时代的意识为依据,相反,这个意识必须从物质生活的矛盾中去解释。这里的“物质生活的矛盾”从根本上说是
A.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现存冲突
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现存冲突
C.社会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现存冲突
D.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现存冲突
【答案】C
【正解分析】马克思在《
6、【多选题】 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1857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气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子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电气时代进入电子时代。由此证明
A.科技革命是摆脱社会危机的根本出路
B.科学技术是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标志
C.社会实践的需要是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
D.科技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
【答案】CD
【解析】本题通过“经济危机引发技术革命”考查科学技术相关知识点。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在资本主义社会,社会实践对科技的需要往往是通过经济危机这一对抗性的矛盾形式表现出来,迫使人们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作出相应的调整或变革,科技革命就是在生产力领域的一场变革。社会实践的需要是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C正确。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若能在科学技术上锐意创新,就有可能实现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D正确。
7、作家史铁生在《奶奶的星星》中讲道,奶奶告诉他的故事与通常的说法不同:一般人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熄灭了一颗星星;而奶奶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又多了一个星星,人死了就会升到天空,变成星星给走夜道的人照个亮了。于是他“慢慢相信,每一个活过的人,都能给后人的路途上添些光亮,也许是一颗巨星,也许是一把火炬,也许只是一支含泪的烛光……”这对我们理解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的启示有
A.历史是无数个人相互作用的合力的结果
B.杰出个人决定历史发展的走向
C.人人都是历史的创造者
D.每个人对社会发展都有或大或小的作用
【答案】AD
【正解分析】如果把“星星“比作个人,光亮的差别比作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那么题干与马克思主义关于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的原理有许多相通之处。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在历史中的作用形成了科学的“合力”论:“无论历史的结局如何,人们总是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预期的目的来创造他们的历史,而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作用的合力,就是历史。”也就是说,历史是无数个人相互作用的合力的结果,在社会发展中,所有个人都起到一定作用。AD正确。
【错解分析】历史人物对历史发展的具体过程始终起着一定的作用,有时甚至对历史事件的进程和结局发生决定性的影响,但不能决定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B错误。就每一个人而言,他在一定意义上“创造”了自己的“历史”,但不能由此得出“人人都是历史的创造者”的结论,只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C错误。
8、【多选题】唯物史观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历史创造者的问题,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
A.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的绝大多数
B.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C.在任何历史时期都不包括剥削阶级
D.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
【答案】ABD
【正解分析】人民群众是历史范畴。人民群众从质上说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在不同的历史时代,人民群众有着不同的内容,包含着不同的阶级、阶层和集团。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ABD正确。
声明:本文由用户 lilinhua 上传分享,本网页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TEL:177 7030 7066 E-MAIL:11247931@qq.com